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bdfyy999.com/

艺术之路,不仅仅是技巧的磨砺,更是精神的追求与时代的呼唤。在这条道路上,每一笔、每一色、每一形,都是艺术家心灵的投射,都是对人类美好生活的深情礼赞。无论是对自然的描摹,还是对人性的探索,艺术在本质上永远追求的是对真理的启示和对生命的尊重。

当我们站在“大美之春”的起点,眺望着那座“文艺高峰”,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过去的辉煌,更是未来的光明。每一位走在艺术之路上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点亮“中国精神之光”,让这份光辉照亮世界,温暖未来。

程春利:年生于武汉。湖北省国画院专业画家,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员,湖北省工笔画学会会员。

展览

年《故园拾趣》入选“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年《寻》入选“大美漳州全国中国画作品展”(中国美术家协会)。年作品《渔舟著岸》“入选十二届全国美展((国家文化部),获十二届湖北省美展”金奖(湖北省文化厅)。年《雪霁》参加“年全国群星展”,获银奖(宁波美术馆)年《雪霁》参加“湖北省第十五届楚天群星奖”,获金奖(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年《寒林清月》参加“湖北省第十四届楚天群星奖”,获银奖(湖北省美术院美术馆)

年《霁》参加“第五届武汉市美术作品年展”,获金奖(武汉美术家协会)

生生不息笔墨情

——程春利花鸟画艺术浅析

李瑞洪

清丽的线条描绘出一幅泛舟湖上风和日丽的情景。三五只水鸟伫立在在竹枝上仔细地观望周围的动向且跃跃欲试,繁茂的枝叶显现着盛夏时节的绿荫。不经意间的一只暖壶、一个杯子、一本书、装着些许果子的盘子摆放在舟上。也许就是在这些自然而然中显示出了恬淡、轻松、愉悦的生活状态。尽管画面中没有出现渔者,倒也给欣赏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渔者可能出现的种种状态,观者依着自己向往的生活被一一的刻画在内心深处。画家程春利以白描勾勒的树枝、树叶以及水边的芦苇可以看出作者扎实的线条基本功,芦苇荡漾的水波用清透淡雅的水墨轻轻晕染开来,一群蝌蚪游戏水中,活泼且自然而然,这幅作品是程春利参展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的工笔花鸟画《渔舟著岸》。程春利用画笔构筑的,是一个鸟鸣婉转,清风吹拂的天然世界,鸟儿和植物都沐浴在自然的风晴雨雪中,清新静谧,蕴含着自然界深沉的生命力。李泽厚先生曾说到:“艺术境界离不开情景交融”,程春利通过《渔舟著岸》坚守自己的理想生活和艺术追求,用中国画的笔墨构筑自己的艺术语言,其作品显现出的艺术魅力,为我们开启了一个诗意、开放、包容的艺术路径。我们在这样的形式之中,同道者可以在此品评、欣赏,去追求心灵的丰富与充实。一幅画能领略到画家的修养气质,一幅画也能品读到其中的人格魅力。程春利是爱美的,爱美才学会了绘画,并爱上了传统的花鸟画。他依着那颗爱美的心看待自然界的花花草草,把那美的造型、美的色彩、美的构成诉诸笔墨于洁白的宣纸上。明代祝允明在评论沈石田画作时,曾讲过这样的一段话:“绘事不难于写形而难于得意,得其意而点出之,则万物之理,挽于尺素间矣……或曰:‘草木无情,岂有意耶’?不知天地间,物物有一种生意,造化之妙,勃如荡如,不可形容也。”他不但强调了“天地间,物物有一种生意”,而且用“勃如荡如”四字,来形容花草树木蓬勃生长、充满活力的“生生不息”。这对描绘花鸟的画家来说,无疑也是重要的提示。程春利花鸟画册——“生息系列作品精选”,其中的工笔或写意作品,一种典雅格调下的画法表现,忽然打开了人们新的视野。每幅作品都有不同的追寻,我们从画册中,可以领略到这一批作品深刻的立意、严谨的笔墨与色彩的制作。艺术的意味与精彩的技艺高度结合,读后使人赞叹!画家春利讷于辞令,很少有什么高谈阔论,但我知道他肚子里有货,容得下“古今中外”,只要他认为美的,他均融合、消化、吸收。他的工笔画就是从宋元经典里撷取而来;他的小写意花鸟则洋溢出明清文人画的笔墨神韵。认识一位画家,不仅仅是亲见其人,更重要的是能走近画家的心,真正读懂他的作品。画册中有不少精美的扇面作品,这些作品形式活泼、章法自由,笔墨与色彩让人过目不忘;《斯游》旨在抒情,富有诗意;《寒林图》中的树石有古人遗韵,山石虚实相衬;《春风沐柳》虽是小品,但具大幅之势,小中见大,灵秀曼妙;《微雨双妍》色彩淡雅,亭亭净植……读程春利的花鸟画作,给我一种文静、平实、儒雅而又出新的印象,他的画是真正的画如其人。本来中国画白描作品很难做到丰富与多彩,但他却悄然完成了这种创作。在一般人看来,水墨白描容易单一,但他的作品将笔墨形式与内容内涵皆统一在画的意境中,人们很难单独从中分离出某种元素。笔者认为,这就是高雅艺术难得的品质。对于他多年来坚持中国花鸟画的创新,他的老师、画家樊枫的一段话给我们不少富有思考的启示:“程春利多年以来致力于对工笔画的开拓,在笔墨中扩大场面,缩小景物,使画面呈现出介入山水与花鸟之间的效果景象,拓展了传统工笔一味花鸟的创作模式,同时他十分注意在生活中采集创作元素,积累了大量的现场写生,在创作中不断融汇个人领悟,从而在工笔画领域建立起了自己的艺术特点”。读春利的作品,又使我想到这些画面上透露的不同意趣,已不仅仅是被描绘对象本身的“生生不息”,而是饱含着作者本人笔墨的情感;是画家的主观体验和对客观对象细密观察相结合的产物。事实上,观察与体验是任何艺术创作、包括花鸟画在内,都不可或缺的基本课题。如果说观察主要解决形的准确,体验则涉及到“神”和“意”的表达。作为花鸟画家,他十分重视对描绘对象精细不苟的观察,同时,非常强调对对象内在精神的深入体验。他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特别强调自我感受和独到的思路,因为他习惯通过写生将花卉入画,这就更必须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以避免人云亦云,落入旧套。同时,他要求自己的作品能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他的这种追求,通过多年来的刻苦实践,已在其作品中得到明显而丰厚的回报。画家春利爱莲花,也喜爱绘制荷花。长年以来,他爱荷、画荷,情无别移,在传统的格局中,独辟出一个雅致的境界。所作既有工笔的精微,又有写意的奔放,乃至丹青的气韵生动,书法的骨法用笔,现代的装饰构成,无不融会贯通,糅于一局。尤以大幅之制,刻画则一丝不苟,周密处不失纤毫,以穿针之细心,走马之大胆,结构出铺天盖地的风云变幻,波澜壮阔。浩然之气,充塞天地,混沌中放出光明;恬和之心,妙曼庄严,空色中尽显吉祥。程春利的画作,都是从写生中来。而他写生的对象,则是他汉阳居处周边的湖泽中的荷塘以及江南东湖广袤的莲花世界。然而,因了他具有广阔超俗的心怀,这大的湖泽小的荷塘,竟在他的笔下幻化成恣肆汪洋,仅数枝清圆,也幻化成了接天摇翠。一花一世界,芥子纳须弥。画家春利以如此平静的心怀,如此娴熟的笔墨,把空明无边的香色生息于人世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作者曾对我说,身处大自然的感受之多,五日一石、十日一水的工笔花鸟画来不及绘制,于是偶尔也有放笔挥写小写意花鸟。不过这些作品挺感动人的:除了造型功力深厚外,更是生活气息浓郁,笔墨情趣独特,犹如呼吸到清新空气沁人心肺那般,让我一下子有心旷神怡的感觉。那种感觉是大家共鸣的,作品《渔舟著岸》可以看作是其清淡雅逸风格的继续发展,先工后写的没骨笔法创新,技巧表现淡中见厚,构思构图别出匠心的凸显。鲁慕迅先生在题为“诗境心造画意幽深”,程春利画集前言中写到:“艺术审美的奥妙就在于;既要超以物外,又要物会于心。趋于物外就是要超越一切表象的物质羁绊,物会于心则是以一颗纯净的心去拥抱大自然,以摄取对象的神韵,也就是古人说的得意忘象,脱略形骸。所以我以为春利的画是用心画的,是心灵与大自然的对话。这正是中国画写意的艺术精神之所在”。画家用深厚的学术性去支撑他绘画的独到性,对古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有独到的领悟,每幅画都感受于自然而耳目一新。春利的好友、著名作家、诗人沉河的评介诗情画意:“这几幅新画中,鸟终于飞走了,空无感更甚。春利以工笔手法画水墨,在枝繁叶茂中留有‘生息’,难得!还是那只鸟,只是它现在歇在树上了,也是‘生息’。之前的鸟在水中,现在的鸟更强化在‘空’中”。这“生息”代表了一种学术标识,表现出了远见卓识、画家真知的独到思想,反映他一以贯之地实现“行知合一”传统学术之道,即直透本质而善于在形而上抓方法、形而下入画法的中国花鸟画研究理路。程春利以其对自然的深情,刻画出一个精微、淡远,充满生机的花鸟世界,他向自然回归的方式是温和、朴素的,他的艺术表达也因此和谐、宁静、自然,弥漫着若有若无的天籁之音和生生不息的笔墨之情,这在当代工笔花鸟画中,是非常可贵的精神品质。年夏至初稿年端午定稿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yl/13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