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桂云梧桐的多样意象与多重意义
梧桐的多样意象与多重意义 看到梧桐,我们往往联想到的是凤栖梧的典故。在《庄子·秋水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这里,鹓雏被归类为鸾凤之属,而梧桐则成为了凤凰的栖息之地。类似这样的记载,在《舆地志》等古籍中也有所体现。凤凰非梧桐不止,这种深厚的情感,仿佛旧时话本、戏曲中的才子佳人,一往情深,毫无将就之意。在古诗词中,梧桐也常与凤凰并列,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美好的意象。 然而,过去我曾误将梧桐与泡桐混为一谈,以为古诗词中的梧桐就是泡桐。小时候在乡下,泡桐是常见的树木,每到清明前后,它的浅紫色花朵便纷纷扬扬地飘落。后来,在周庄东街的柳宝诒故居与赵宗藻旧居之间,我曾见过几株泡桐,它们四月时盛开的花朵,远远望去如同一面花墙。但真正让我了解梧桐与泡桐区别的,是《花镜》中的描述:“梧桐,又名青桐。其皮质青翠如玉,叶片形似花朵。”这时我才明白,泡桐与梧桐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树木。 几年前,在江阴的兴国园和南菁中学老校区里,我有幸亲眼目睹了几株梧桐。它们青碧色的树干笔直挺拔,宛如谦谦君子。这也让我更加期待能在农历四月时欣赏到它们嫩黄如枣花的桐花。那时,带着初夏的气息,坐在梧桐树下看书、写字、画画或只是闲坐片刻,想必都会别有一番惬意滋味。梧桐,这一春荣秋凋的树木,仿佛世间光阴与往事的见证者。随着季节的更替,它的叶片从翠绿到金黄,再到飘落,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提及梧桐的知时节特性,并引用自己年少时的诗句,表达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梧桐宜于庭院之中,或许正是因其雅静之姿。在深深的庭院里,梧桐细雨点点滴滴,坐在窗下聆听,不禁引发怀人之思。李清照的《声声慢》所描绘的,正是这样的情景。而在月白风清的夜晚,独自在庭院中徘徊,那份无言的惆怅也在清寂之中消解。 此外,梧桐还是画家们心中的美景。无论是《芥子园画谱》中的勾勒写意,还是唐代王维、元人画作中的经典呈现,都展现了梧桐的独特韵味。明代唐寅的《桐阴清梦图》,更是将人在梧桐树下清梦入眠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清代冷枚的《梧桐双兔图》,则以明丽的色彩和疏密的构图,展现出一幅清秋梧桐的美景。 更有意思的是,金庸先生的小说中也有以梧桐为名的女子,如《书剑恩仇录》中的霍青桐,其名与树相映成趣。她娟秀孤介,襟怀抱负却不让须眉,这样的形象,想必也会让许多男子自愧不如。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yl/13181.html
- 上一篇文章: 芥子园画谱探秘领略三百年绘画传承的魅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