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bdfyy999.com/

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现象被称为“习惯性反驳”。这类人在与他人交流时,无论对方说什么,他们都会本能地表示反对,与对方唱反调。他们常常在讨论一个话题时,突然转向另一个完全不相关的话题,比如当你在谈论价值观时,他们却开始探讨方法论。当你试图与他们讲道理或讨论逻辑时,往往会感到筋疲力尽。这并非因为谁对谁错,而是因为认知上的差异。每个人的认知水平都塑造了他们眼中的世界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正如《庄子》中所言:“井蛙不可语于海者,夏虫不可语冰者。”认知水平不同的人,往往无法进行有效的沟通。作家格非在小说中描绘了一个大学生对文学课上内容提出的质疑。当老师讲解神话中的张果老时,这位同学在老师未说完的情况下就打断,提出了关于张果老骑行方向的疑问。尽管老师解释说张果老是朝前走,但这位同学坚持认为他是倒骑毛驴,因此与老师产生了争执。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论语》的讲解中。当老师提到孔子关于父母在不远游的观点时,这位同学又站起来质疑,指出孔夫子自己并没有遵循这个原则,因为他在高堂健在时曾四处周游,这似乎与他的教导相矛盾。

在讲到宋诗时,老师对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春江水暖鸭先知”这句诗简练而深刻,能见微知著。然而,这位同学再次提出质疑,认为诗中只提到鸭而未提及鹅,这似乎有些不公。

这些故事中的学生,无论听到什么内容,总是习惯性地提出质疑,试图在言语上胜过他人。这种行为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小聪明,也暴露了他们在层次上的不足。有位专研古代服饰的老教授,常去旧书市场寻觅珍品。某日,他与助手在书摊上细挑细选,最终相中了一本描绘清代服饰的画册。书摊老板见状,讥讽道:“二位真是好眼光,但这本画册其实并无特色。不妨再挑挑,我这还有《芥子园画谱》,你们或许会感兴趣?”老教授却笑答:“不必了,这本画册已足够,我们就选它了。”老板闻言,更显不悦,嘲讽道:“你们这些学究,自以为博学多才,但在书籍的海洋中,真正有价值的珍品,还需我来指点。”助手听后不悦,欲与老板争执,但被老教授及时制止。

在回去的路上,助手仍心有不甘,问老教授:“您为何不反驳他的无礼之言?”老教授淡然一笑,解释道:“何必为此动气?他身为书贩,自然只看重书籍的金钱价值。然而,有些书籍的价值,是超越金钱的。正如苏轼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人对书籍的理解和欣赏都是独特的。站在不同的立场,我们无法相互说服。但认知层次高的人,会尊重并包容不同的观点。”画家黄永玉,曾遭受同为书画家的范曾的公开批评。范曾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指出黄永玉的绘画虽技巧娴熟,却缺乏深邃的智慧,过于依赖西洋画法,对中国画的精髓理解不足,仅停留在表面层次,因而不足以跻身大师之列。范曾甚至以“虚心学习国画”为条件,认为黄永玉或许能成为一名二三流的画家。此外,范曾还以插图形式对黄永玉进行隐喻性的讽刺,画中黄永玉被描绘成一条被洋人牵制的狗。文章发布后,社会反响强烈,众多读者为黄永玉鸣不平,与范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黄永玉本人对此却保持了沉默,未作出任何回应。有朋友私下询问他的想法,他淡然一笑,指着一处范曾的批评道:“话虽刺耳,却也道出了他的见解。”此后,黄永玉投身于国画的临摹与钻研之中,历经数年,终于将国画、油画及版画技艺融会贯通,自成一家,被誉为一代宗师。任正非曾言:“面对批评,我们要感谢那些指出我们不足的人,因为正是他们推动了我们进步。”许多深刻的见解,往往隐藏在尖锐的言辞之中。那些认知水平较低的人,面对批评时只会本能地反驳,从而错失了成长的机会。而认知水平高超者,则能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各种意见,进而不断完善自我。一个人面对质疑时的态度,与其认知水平紧密相关。认知水平较低的人,往往过于热衷于口头争执,对别人的观点缺乏包容,甚至在别人提出不同意见时,会本能地反驳。然而,认知水平高的人则能以更为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接纳并理解不同的声音。

投资人查理·芒格曾提出一个“认知模型”,将认知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一元思维认知,这种认知模式的人常常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外界观念兼容,他们往往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yl/1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