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6195089.html

升麻为常用中药,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因其叶似麻其性上升故名。

升麻的简介

中药名:升麻shengma

别名:绿升麻、西升麻、空升麻、周升麻、鸡升麻、鬼脸升麻。

英文名:CimicifugaeRhizoma。

性味:性微寒,味辛,微甘。

归经:归肺经、脾经、胃经、大肠经。

药用部位:毛莨科植物大三叶升麻、兴安升麻或升麻的干燥根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用于升阳,3-6g,宜蜜炙、酒炒;用于清热解毒,可用至15g,宜生用;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或煎汤含漱或淋洗。

主治:时气疫疠,头痛寒热,喉痛,口疮,斑疹不透;中气下陷,久泻久痢,脱肛,妇女崩、带,子宫下坠;痈肿疮毒。

功效与作用: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属解表药下属分类的辛凉解表药。

临床应用:用量3~9克,水煎服;或入丸、散。用治风热头痛、齿痛、口疮、咽喉肿痛、麻疹不透、阳毒发斑、脱肛、子宫脱垂等。

药理研究:升麻常见的有4个品种,有效成分有一定差异,临床应用大体相同,除用来发表升阳外,配葛根等对麻疹等病毒之毒血症有较好的疗效。有解热,降温,抗炎,镇痛;镇静,抗惊厥;增强免疫功能;护肝,解痉等作用。

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升麻碱、水杨酸、树脂、咖啡酸、异阿魏酸、阿魏酸、马栗树皮素、咖啡酸、25-O-乙酰基-升麻醇、升麻精、北升麻宁、类叶升麻苷A、升麻苷C、芥子酸等成分。

使用禁忌:阴虚阳浮,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者禁服。服用过量可产生头晕、震颤、四肢拘挛等证。

来源: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ugaheracLei,oliaKom.、兴安升麻Cimiciugadahurica(Turcz.)Maxim.或升麻CimicifugafoetidaL.的根茎。(本文以升麻为准,右图亦为升麻)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根茎粗壮,坚实,表面黑色,有多数内陷的圆洞状老茎残迹。茎直立,中空。下部茎生叶片三角形,2~3回3出羽状全裂;顶生小叶菱形,边缘有锯齿,侧生小叶具短柄或无柄,比顶生小叶略小。圆锥花序,花序轴和花梗密被灰色或锈色的腺毛及短毛;花两性;萼片5,倒卵状圆形,白色或绿白色,退化雄蕊位于萼片内面,宽椭圆形,顶端微凹或2浅裂,能育雄蕊多数;心皮2~5,密被灰色毛。瞢樊果长圆形,被贴伏的柔毛,基部渐狭成长2~3毫米的柄,顶端有短喙;种子3~8粒,椭圆形,全体生膜质鳞翅。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产地分布:生于山地林缘、林中或路旁草丛中。分布于河南、山西、湖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采收加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至须根干时,燎去或除去须根,晒干。

药材性状:不规则长形块状,多分枝,呈结节状,长10~20厘米,直径2~4厘米,表面黑褐色或棕褐色,粗糙不平,有坚硬的细须根残留,上面有数个圆形空洞状的茎基痕,洞内壁显网状沟纹;下面凹凸不平,具须根痕。体轻,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有裂隙,纤维性,黄绿色或淡黄白色。气微,味微苦而涩。

升麻的功效作用

1、发表透疹

用于麻疹初期透发疹毒,常与葛根同用增强发表力量。

2、清热解毒

本品善解阳明热毒,用于胃热齿痛、口舌生疮、皮肤痒疹等,可配石膏、黄连等同用,如清胃散。

3、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清阳下陷的少气倦怠、下利、脱肛、子宫脱垂等证,常与柴胡、人参、黄芪同用。

升麻的食用方法

1、升麻炖大肠

平时升麻能与猪大肠一起炖食,炖制时需要猪大肠六百克,升麻十五克,黑芝麻一百克,大葱十克,生姜与盐还有黄酒适量准备一些。把猪大肠洗净以后把升麻与黑芝麻一起放进去,扎紧两头,然后入锅加葱姜和盐以及黄酒,再加入清水一起炖制。炖到猪大肠软烂就可以取出食用。

2、人参升麻粥

升麻也能煮粥喝,煮粥时可以把取粳米三十克,人参十克,升麻三克,把人参和升麻放一起加清水煎汁,取出药汁以后加入粳米一起煮制成粥就可以,这种人参升麻粥能补益气血,也能升阳举陷,对人类的气虚与女性月经不调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升麻的炮制方法

1、拣去杂质,略泡洗净,捞出,润透,切片,晒干。

2、蜜制:取炼蜜用适量开水稀释后,加入升麻片,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至不粘手时,取出放凉,每kg升麻,用炼蜜25kg。

3、制炭:取升麻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晒干。

4、炒制:取升麻片,用文火炒至微焦或焦黄。

5、麸制:先将锅烧热,加入麦麸与升麻片,炒至微黄色,筛去麦麸,每升麻10kg,用麦麸1.5kg。

升麻的鉴别应用

葛根、升麻、柴胡,都有发表升阳作用,但葛根为阳明经之主药,既能解肌退热,又能鼓舞胃气上升而生津止渴,煨熟能升阳止泻;升麻能散肌表风邪,去阳明头痛,又善升脾胃之阳气,主治阳气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柴胡主散少阳之邪,善治往来寒热,又能升举阳气,常与升麻同用,治气虚下陷之症。然升提之力不及升麻。又升麻、葛根均能透发斑疹,升麻可解毒,柴胡能疏肝,为其不同之处。升麻蜜制升阳力胜,炒制收敛止血。

升麻的配伍应用

1、配葛根

解肌透疹。葛根轻扬升散,可解肌退热,透发斑疹;升麻轻浮上行,可发表透疹,二药合用,解肌透疹之力增强,对于小儿麻疹透发不畅者常相须为用。

2、配柴胡

升阳举陷。柴胡芳香疏泄,可升可散,能疏肝解郁,又可升举清阳;升麻长于升阳举陷。柴胡升肝胆之清阳,行气于左,升麻升阳明之清气,行气于右,二者合用,一左一右,直升胃之清阳,可用于清阳下陷之便泻、久痢、内脏下垂、崩漏带下等。

3、配石膏

清阳明胃火。石膏辛甘,大寒,为清肺胃二经气分实热要药;升麻清热解毒而散郁,又为阳明之引经药,二者相合,既清又散,走阳明而力专,使上炎之火得散,内郁之热得滑,对于阳明胃火炽盛、头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证,实为佳品。

4、配黄芪

益气升阳。黄芪善补脾肺之气,且又有升举阳气之作用;升麻善举脾胃之清阳。二药合用,黄芪得升麻,则升举阳气之力增强;升麻得黄芪,则升阳之中又可补脾胃之气,对于气虚下陷之证,二者配伍,既治气虚之本,又可提升下陷之清阳,标本兼顾,使中气得补,升举有力,其证可愈。

升麻的注意事项

1、凡吐血、鼻衄、咳嗽多痰、阴虚火动者忌用。

2、上盛下虚及疹已透者忌用。

升麻的日常用法

日常食用剂量:1.5~5g,用水煎服。

1、代茶饮

升麻3克,肉苁蓉、瓜蒌仁各10克,炒枳壳6克,郁李仁3克,怀牛膝、火麻仁各10克。将这些药材全部用清水煎煮,趁温饮用,每日两次,可润肠通便。

2、煎服

升麻、柴胡各3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生姜5克,大枣5枚(去核)。用清水煎煮两次,将两泌药汁合并,每日早、中、晚各1次。治胃下垂。

3、煲汤

升麻、枳实各10克,黄芪20克,兔肉克,葱、生姜、料酒、盐各适量;将全部药材装入纱布袋内,和兔肉一起放入锅中,加清水煮熟,去除药渣,再调味即可食用。

升麻的附方

1、治口疮

升麻、黄柏、大青。上三味,切,以水煮含之。冷吐,差止。(《外台》引《集验方》)

2、治齿风宣露

升麻、白附子(炮裂)各30克。上件药,捣细罗为散,以生地黄汁调,贴在齿根,立效。(《圣惠方》川升麻散)

3、治咽喉卒肿痛,咽唾不得,消热下气

生夜干汁六合,当归30克,升麻30克,甘草0.9克。凡四物下筛,以夜干汁丸之,绵裹如弹丸,含稍咽其汁。日三夜。(《医心方》引僧深升麻含丸)

4、治小儿尿血

升麻1.5克,水五合,煎取一合,去滓。一岁儿一日服尽。(《纲目》引《姚和众小儿方》)

5、治卒肿毒起,急痛

升麻磨醋频涂之。(《肘后方》)

升麻的相关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一作瘴气邪气)。”

2、《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3、《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肿疼,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热壅闭不通,口疮,烦闷。疗痈肿,豌豆疮;水煎绵沾拭疮上。”

4、《日华子本草》:“安魂定魄,游风肿毒,口气疳。”

5、《汤液本草》:“《主治秘诀》,主肺痿咳唾脓血,能发浮汗。”

6、《滇南本草》:“表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喘咳音哑,肺热,止齿痛。”

7、《本草纲目》:“消斑疹,行瘀血,治阳陷眩运,胸胁虚痛,久泄下痢后重,遗浊,带下,崩中,血淋,下血,阴痿足寒。”

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源于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zp/11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