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教你着色妙技
北京医院白癜风治疗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我从二十几岁随老师制颜色,到目前为止,我对于使用颜色可以说以心所欲了。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花鸟的品种越来越多,中国画固有的颜色尽管善于搭配,仍然是不够应用——随类赋彩。有人说中国画是富于象征性,绿点的可以用墨,兰的可以用青,觉得更富于艺术性。诚然,但中国工笔花鸟画的特点之一就是鲜艳明快,比真的还要美丽动人。那么,不明了颜色,不善于施用颜色,在花鸟的表现方法上,就好象失掉了一个很重要的构成部分,我就前者写了一本《中国画颜色的研究》,由朝花美术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就是从这一点出发,向中国画的研究者作出了简单的介绍,在这里我就不一样一样地重复了。不过,有一点还须说明,那就是使用颜色时,必须是由浅到深,逐步加浓,不应该一下子就使用很浓的颜色。在使用颜色时要保持干净,稍微沾染尘垢的颜色,应该洗去,即不应再用。 石青、石绿、朱沙、白粉都需要随用随研,最好放在小型乳钵里。这小型乳钵是西药使用的最好,用后出胶时,用滚水一泡,也不至于炸裂。藤黄是柬埔寨王国出产的最好,唐代所谓“真蜡之黄”就是此物。 洋红无论是德国的、法国的、英国和日本的,只要色彩鲜艳,没有恶臭(刺鼻的腥气)和不沾染笔毛(白的羊豪笔,蘸上兑红的羊豪笔,在水中一涮,笔毛仍保持洁白)的,才是顶好的洋红。洋红不能代替胭脂,胭脂也不能代替洋红,它们是各有好处的。 在这里我再补叙一下着色的衬托方法,这是我写那本《中国画颜色的研究》时所没能够写进去的。 朱砂:无论是涂朱砂,或是晕染朱砂,都必须先用薄薄的白粉(不要铅粉)涂一遍,候干,再涂染朱砂,这样做,不但是易于涂平,也易于停匀,便于罩染洋红或胭脂。在绢上涂有朱砂,绢背面也要涂上一层薄粉,显得朱砂更加鲜艳夺目。 赭石:在绢上画树木枝干,用水墨皴擦晕染,觉得恰到好处,往往一染赭石,反倒显得晦暗无光,再用墨去醒(使得更清楚一些),在绢上往往会造成痕迹,不够协调。我见揭裱宋画,在绢背面的树干上染重赭色,正面不染赭石,我画树干就用此法。 头绿:石绿中的头绿,是重浊的颜色,向不用它作正面的敷染。但是绢上的花鸟画,却非用它托背不可。我从揭裱宋元画和水陆佛道像画上得到了很多方法。例如,正面紫色,背面托头绿,正面石青,背面也托头绿。 石青:石青颜色越娇艳的越难于薄施淡染。但是着色对它的要求却是薄施,忌厚涂。画翎毛,有的需要翠蓝,有的需要重青,有的却需要薄薄板的一层青晕。在未有石青前,要翠蓝的先晕染三绿,要重青的先晕染胭指,要薄拨一层的先晕染赭墨或花青,然后再用石青去染。这绝不是一下就可以染成的。在绢画上,前面用石青,后面必托石绿,有的还托浅的三绿,使它起到相互衬托,行家鲜艳的作用。 提粉:这也是花鸟画着色使得更加鲜明、更加活脱、更加跳出纸上的一种方法。这是在染颜色完成之后,还觉得不够脱离纸上,有些“闷死”在画面不够跳出,必须用粉将“闷死”画面上的提醒出来。画白色的、粉红色的、黄的、浅绿的花朵,都要使用提粉的方法,使它更加显豁明朗。凡是花瓣,特别是前面的花瓣,用颜色晕染出最浅最淡的部分,而感到这个花瓣最淡最浅的部分不够活脱,不够跳出纸上,就用极细的蛤粉,自最淡最浅的边缘,向有不淡不浅的地方晕染,使得最浅最淡的边缘,更加突出地成为白色,自然这花瓣就跳出了纸上。但是,在边缘着粉向有颜色的部分晕染时,用笔要轻,要使用含水洁净的笔,务有使用颜色的部分不致发生影响。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 ▼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8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审美与灵感,一定是凌驾于技巧之上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