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须弥山感受千年石窟的信仰与艺术之光
白癜风光疗对人体有害吗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3%8e%e6%9d%a5%e4%ba%86%c2%b7%e5%b8%a6%e4%bd%a0%e8%b5%b0%e5%87%ba%e7%99%bd%e7%99%9c%e9%a3%8e%e9%98%b4%e9%9c%be/20783753?fr=aladdin 在佛教文化中,“须弥山”这一梵文词汇被译为“妙高山”,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被誉为诸山之王,甚至被视为世界的中心,帝释天的居所。当我们从沙漠的艰辛旅程中走出,陈老师的提议让我们眼前一亮——前往须弥山探秘。然而,我们不禁心生疑惑:那片神圣的土地,真的是我们随心所欲便能抵达的吗?须弥山,这一佛经中神圣之地,在祖国的西部——宁夏,找到了它的实体。这里,一座巍峨的须弥山因石窟艺术而声名远扬,被誉为丝绸之路上东段北道西去的起点。须弥山不仅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见证,更是北魏时期始凿的数百座石窟的所在地。其中,相国寺石窟以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和艺术魅力,被中国佛教考古界的泰斗、北大考古系的宿白老先生赞誉为“须弥之光”。历经北魏、北周、隋唐至明清,余年的岁月沉淀,这里共有62座石窟、余尊石刻造像,每一处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瑰丽。驶入须弥山,我们被关山对峙、深沟险壑的奇山异峰所震撼。从未见过如此丰富的山谷风貌,我们一边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边沉浸在这片壮美的景色中。 峰回路转间,一座巨大的佛像突然展现在眼前,与四周的山水完美融合。那便是高达米的弥勒大座佛,它仪态威严,神情端庄,帛带袈裟随风轻舞,面庞丰腴而慈祥。尽管历经了千年的风雨侵蚀,但它依旧保持着原始的风貌和深邃的神韵。我们惊叹不已,终于抵达了传说中的须弥山。 须弥山博物馆探秘在领略了须弥山的壮美风光后,我们深入探索了这座山脉的丰富内涵。须弥山博物馆,以丝绸之路和佛教石窟艺术为主题,为我们展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盛宴。馆内陈列的须弥山石窟佛教造像与壁画艺术精品,生动营造了浓郁的丝路文化氛围,仿佛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景式的探秘丝绸之路、欣赏佛教石窟艺术的神奇世界。 须弥之光走出须弥山博物馆,我们被山间的壮丽景色深深震撼。山峰层峦叠嶂,岩石奇特,青松在山间傲然挺立。石窟造像巧妙地依势而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几座崖壁上,它们或临近溪流而开,或雄踞山巅,或隐匿于山凹之中,曲折蜿蜒,绵延近两公里,构成了一幅极为壮观的景象。尽管历经千年的风霜,这些石窟造像依然闪耀着璀璨的艺术光芒。在探访了大佛楼与圆光寺之后,我们继续沿着山路前行,不久便抵达了相国寺。途中,我们惊喜地发现了几株南方特有的菩提树,它们生长在须弥山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极为严苛,其他地方难以见到,却在这里茁壮成长,二十余颗之多,足见须弥山的非凡魅力。 相国寺内,被誉为“须弥之光”的第5窟令人叹为观止。这座石窟寺独具匠心,整个山体被巧妙地凿空,形成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四个部分。四壁之上,北周时期的庄严佛像巍然屹立,高达数米,令人肃然起敬。主室内的三尊佛像依次排开,这种独特布局在国内实属罕见,展现出雄伟壮观的景象。当外界的光线投射进来,佛像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与活力,整个石窟都被照亮,更显得庄重而神秘。那低垂的慈目,洞彻而悲悯的眼神,似乎能看透世间一切纷扰。在相国寺的石窟中,陈老师静静地站在佛像前,她的目光与佛像的慈悲眼神相遇,仿佛触及了无尽的智慧与慈悲。这一幕,让人不禁想起她在灵隐寺执教时的课件,那上面始终贯穿着的“慈悲、感恩、包容”六个字,此刻在眼前愈发显得意义深远。 随后,陈老师在这片庄重而神秘的光影中布置了一方茶席,背后的卷轴上书写着“应无所住”四个字,寓意深远。她静静地坐在其间,仿佛与这片佛像的世界融为一体,共同穿越时空,经历了千年的沧桑。而那须弥之光,不仅照亮了眼前的佛像、石窟和茶席,更深深照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在敬茶之后,我们围坐在佛像前,陈老师开始讲述《维摩经》中“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的深远寓意。她解释道,这个典故表面上是探讨大与小的关系,但更深层的含义在于揭示一切二元对立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合体的思想。每一个当下,都蕴含着过去与未来的无尽奥秘。我们修行的目标,便是点亮心中的那束智慧之光,将融合了时空的当下发挥到极致。在品茗之余,我们频频抬头凝视这些庄严的佛像,遐想古人在开凿这座山体时,必定是借助了这些微光。他们巧妙地运用了这束自然之光,不仅构筑了一种深邃的信仰,更孕育了一种历经千余年沧桑依旧生生不息的信念。只要光线不灭,佛陀的智慧便永存;只要众生不息,这份信仰的火种便将代代相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13284.html
- 上一篇文章: 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微景观爱木盆
- 下一篇文章: 须组词有哪些须字成语以及含须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