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图少儿相约魔法星期三龚燕翎童年
相约魔法星期三 龚燕翎: 童年是每个人都无法忘记的存在 年6-8月,我馆联合长三角18个地区的公共图书馆开展了“阅书香绘梦想”首届长三角亲子绘本插画创作大赛,共有件作品进入评审环节。这次活动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绘本阅读的热爱和绘本创作蓬勃的创造力。作为本次比赛的一次跟进,9-10月,浦东图书馆联合魔法童书会策划组织了“相约魔法星期三约会原创图画书作者”的直播分享,为孩子们的美育和阅读“加餐”,为孩子们的创造带去更多的交流和指导。 本次活动特邀获得“魔法童书会·妈妈眼中的中国原创好童书”奖项的六位国内绘本创作者——刘航宇(西雨客)、大吴、小艾、丁慈矿、罗玲、龚燕翎,每周三以线上讲座交流的方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创作,在长三角区域22个读者群内同步直播,共有多人参与交流学习。11月-12月,我们将分享内容逐次推出,供更多大小朋友学习。 10月27日,在最后一期“相约魔法星期三”中,龚燕翎老师为我们分享了《祖父的园子》这部作品。 《祖父的园子》是萧红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中的节选,还被选入了多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龚老师用拼贴图画演绎出了萧红的这个童年故事,以做手工的形式创作了绘本,还融入了自己的成长故事、温暖亲情。在分享的最后,龚老师介绍了启发自己创作的艺术家及其作品,鼓励小朋友们一起来创作,在短暂的生命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将经典改编成绘本 龚老师说,童年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法忘记的存在。有一位作家曾说,人类用生命的记忆来对抗死亡的虚无。石黑一雄的《别让我走》就刻画了童年之于人的重要意义。被用于为人类捐献器官的克隆孩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请求和女主角凯西彼此交换自己的童年,在回忆童年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萧红在写完《呼兰河传》两年后就病逝于香港,但《祖父的园子》是她在怀念自己的家乡时谈到的最温暖的一部分回忆。《祖父的园子》穿越了一个世纪,和现在的我们发生了情感上的联结。我们一样喜欢花园里盛开的花,喜欢追着蝴蝶、蚂蚱,喜欢捣乱、搞破坏。所以,龚老师创作《祖父的园子》这部绘本,也是追忆自己童年的过程。在画萧红的故事时,龚老师常常把自己经历的事情也画在里面,比如将小学二年级时养过的小鸡、曾经的好朋友一棵紫色豆角,都画进了祖父的园子中的玉米地里。这样,在生活中的遗憾或是不开心的事情,就都在图画书中变得释然了。 在故事中感受成长 在《祖父的园子》这本绘本中,背景的花园是是用绘画的形式,虫子是拼贴或剪成的。拼贴时可以先给麻纸剪下来,揉皱再打开,多裱上几层后就会产生一些纹路。用国画颜料渲染的时候水墨就会渗透,渗透的高低起伏会自然产生丰富的细节。在拼贴时,龚老师也会在不停的摆放中寻找感觉,在尝试的阶段拍下来后可能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确定花朵的形状,这就有一种野外探险的不确定感,非常有意思。在这样的尝试中,龚老师试图通过作品向小朋友们传达意境、情感和艺术之美,被画面丰富的细节吸引,感受到画面的有趣和好玩,感觉到画面的诗意,被美和情感打动。 龚老师没有完全按照文字进行写实描绘,而是选取可以表达这一美好瞬间的感受进行夸张变形,用一种和现实的距离感,营造画面的诗意。图画的画面表达了文字里所没有的内容,但又和文字互补。这时候,小朋友的小脑袋瓜里就会产生很丰富的联想。呼兰河是怎样的一座小城呢?好想去查一查看一看它的前世今生,唤起探索欲。龚老师在读萧红的故事的时候,就感受到了文字的美,在读书和创作图画书的过程中一点点的成长。 不仅创作故事能带来成长,小朋友们读故事时也能逐渐有所收获,读每一遍都能从图片和文字之间的关系中读到不同的东西。在第一遍读的时候,可能读到的是故事;然后在第二遍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图画中藏的小秘密,每个角色他都有自己的故事;读着读着还可能会想到自己或者是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曾经遇到过的一些有趣的故事。 绘本故事有的时候就像一首曲子,有着自己的节奏和旋律,在变化中慢慢的会走进读者的心理。爸爸妈妈可以和小朋友一起读祖父的园子,感受作者的人间之爱和大自然之爱,在读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一些共鸣,这时候审美就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发芽了。当有很多这种这样的小芽汇集在一起,小朋友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风格。 向艺术家学习创作 龚老师受到过很多艺术家的影响,包括玛丽·罗兰珊、卢梭、常玉的画,尤其是从常玉画的花儿中感受到了温暖、安静、遥远的童年气息,充满了对故乡的眷念和深情。石黑一雄的作品中也有这些令人难忘的熟悉的味道。草间弥生童年时的黑白照片中抱着的一束花有强烈的美感,给龚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在《祖父的园子》中也画了这样的花儿。 龚老师小时候喜欢做手工,做拼贴,刺绣,折纸人,去美术班,学画画儿。龚老师学画是从学国画开始的,用的第一本书就是芥子园画谱。龚老师看过的第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动画片叫《龙子太郎》,画面有中国水墨的感觉,意境很美。还有一次偷看电视时看到介绍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教堂和画家,包括提香和拉斐尔,龚老师一直记得,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对绘画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龚老师介绍,可以用图画形式的观察日记来培养孩子的艺术创作素养。只要每天在纸上乱涂乱画,做其他事时闲着一只手就随便画画,培养手和大脑的感觉,进行意识流的心灵表达。如果能够坚持下来一段时间,就算并不知道在画什么,它有时还是能反映自己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的。这并不需要什么绘画技巧,而是一种真实的心灵记录。还有很多小朋友已经会用不同的材质做拼贴手工,自由发挥、综合表达,碰撞出和单纯绘画不同的新形式和新想法,也很有意思。 龚老师说,还好我们不是一开始那个故事里的克隆人,我们可以做自己的主人,可以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只要去有想法,就努力的去做吧。 读者互动QA Q1 在家里家长可以主要的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鼓励孩子投入到这个手作当中?(魔法童书会的粉丝) 龚老师:我感觉在家里的话,家长可以和小朋友一起一起动手做手工。因为手和大脑的联系也挺密切的,经常做手工可以锻炼动手能力,这挺重要的。比如一起做蝴蝶或者折蝴蝶,蝴蝶有很多种折法,有的非常复杂,有的很简单,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折了之后还可以在蝴蝶上面画画,还可以用拼贴的形式来做简单的蝴蝶,然后给蝴蝶起名字什么的。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一起做的话,如果小朋友在做的过程中遇到一点小的困难,爸爸妈妈可以协助他完成。我小时候有手工课,因为自己特别感兴趣就会自己去找各种材料来做。 Q2 老师对纸肌理的感受让我很有共鸣,我也很喜欢这种手作的心思以及作品上留下的“余温”。您说学画画时,“那个馄饨太好吃了”真美好!您对这个作品有什么样的期待?这本绘本您最想传达的是什么?(扬州少年儿童图书馆家长) 龚老师:我希望一个作品能够让读到这个故事的人产生情感共鸣,心里能突然就感动了一下,想到自己曾经的一些故事。如果一个故事能让人感到很温暖,那应该是一个挺好的故事。我们好多小朋友在学画画的时候,可能也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11460.html
- 上一篇文章: 桂林人的ldquo冬日最爱rdqu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