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特辑张孝友从艺之路一夕谈
西宁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w/150501/4617806.html 谈起我的从艺之路,也许和我的身世经历不无关系,所以由此切入,可以简单谈一谈: 我出生于年的上海,孩童时便体察到一个非常繁华、充满西方文明的城市——英、法租界的生活环境。但从我家拐一个弯,十分钟便可走进完全是清末民初的传统古老市里之中。从古老翘楚的砖木建筑、长袍马褂、梳髻宽袖的女人、旗匾满街的石头路的另一个世界中,再到高耸的教堂、钟楼、古典壁画、彩色镶嵌的玻璃拱窗、雕像、金色祭坛和管风琴轰鸣的回音中,我经常背着书包走过这些形形色色、中西交融的繁华世界。回到家看见的则是敲着木鱼念经的祖母家,那些宁波老家的习俗给童年的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磕头祭祖的香案、老外公家中满是古书的屋子...... 我从外祖那儿学习读古书、学甲骨文、篆字、青铜器铭文和器形考证,又从临摹古装连环画到芥子园画谱,从每日跪对念圣经的圣母像到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绘画,这些极为震撼、零碎、糅杂的事物,经常感动着我这个苍白多病、弱小敏感的孩子的幼小心灵。这些永不磨灭的印象、牢牢地铭刻在记忆之中,它构成了我孩提时代开始的艺术人生的初始萌动。 张孝友(前排左一)与全家合影 先祖曾任学道,又主持宁波小贸书院,家藏古书甚丰,早期革命的父亲把数十套宋至明版书都捐给了天一阁,但少量的画谱、画刊和画页古画便给了我,外公虽然不会画画却常指导我作画。留洋的叔父们给我画册书籍,使我对中国画和油画都有了不系统但却相当深刻的感受。 我父母都受过西方文化教育,他们是复旦大学同学,我五岁进法国天主教学校,因为附近没有别的学校可上,但父母完全不信宗教,他们给我的是自由、科学文明的教育,不溺爱也不严管约束。父亲是著名经济学家,却酷爱文艺,京剧唱的极好,对我的学习他从来不过问。我的性格对事认真、严格、细致这一面有他的遗传,但我文史以外数理化都全面,尤其爱动手,什么活都爱学、会干,这又似乎来自母家的影响。虽然有外祖这样的金石考古专家的指导,但在我进入中央美院之前,对系统的美术教育一无所知,完全凭兴趣主导地瞎画而已。 吴冠中、张孝友(左四)所带毕业班合影 也许是我各科成绩表现不俗,尤其是文艺知识的方面,使面试我的吴作人等先生们十分赏识,我居然考入了五年制本科,而且一年预科后进入油画系学习。其实一开始我的素描等基础水平极差,十分落寞,但在用功上面,可以说是拼命三郎,作画认真严格。二年级起我便给人民日报等画插图,给出版社画连环画,中午不休,晚上同学们睡了,我还到教室画连环画。出版作品有了钱便买东西吃,那个困难时期,我有了比别人更好的营养,每天早上,我便在操场上跑一千五百米,然后领着全班同学做广播操,天天锻炼身体。这给我后来在种种运动打击和老年艺术创作的生涯打下了身体精力强健的基础。 速写《女人体》,54x35cm,年,张孝友 速写《大奴隶》,54x36cm,年,张孝友 虽然学着油画,但我从来未偏废,一直中西兼重,二支笔一起来,我的油画注重内在精神,形象的神似、质感,有中国人特有的雅、秀、清、丽特质,不仅求形似,也不追逐技巧、色彩的绚丽和用笔的浮华。这得到了老师们的鼓励和苏联专家马克西莫夫的表扬。在外出实习和寒暑假中,我因有稿费支持,常独自跑遍各地去写生、速写、收集创作素材……我踌躇满志,一开始便立志要成就为有独特成就与风格的画家。 60年代初为中央乐团交响乐创作油画《天鹅湖》 当时在我的绘画中,我对“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理解虽还不具体,可朦胧之中,我依然对艺术抱有坚定不移的信念。逐渐地,我会用油画画古建筑,吸取印象派的色彩技法画古代仕女、仙佛,速写也是用明暗色块、线描勾画二种方法同时进行,适合用什么法时就用什么法,在外出回来时,带回的既有油画写生,也有写意国画和各种创作构思。这对我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和灵感。 敦煌唐代乐舞图卷(白描创作)局部图,纸本,34xcm,,张孝友 敦煌飞天图卷(彩色创作稿)局部图,纸本,82xcm,,张孝友 在多年教学和创作经历当中,我注意到学院派教学中从西欧和俄罗斯带来的模特和对景写生作画存在一些缺陷。创作方面,师生们甚至连许多名家都依赖、离不开摆模特来创作,所以创作甚少。对景写生时,景物房屋不敢挪动,否则透视一变,错误难免,手足无措,虽大师亦往往如此。而中国传统画家全依观察、默记、背画或全凭想象作画,这是中国艺术创作中的特色和优势。但中国画法往往多讲成法套路,少求生活中的新意,不免落入简单、陈陈相因、题材抄袭和太过保守的桎梏,难以随时代要求,表现新的内容、改进新的技法。所以我试图在艺术中追求其长而改善其短。中西法相融合、取长补短便是我的追求。 司琴伎乐天,纸本,84.3x61.1cm,,张孝友 在59年正值革命历史博物馆建馆之际,我分配到创作油画的任务,由于时间和条件限制,让我创作在山洞里、坚持在敌后游击的《艰苦的岁月》题目,我全凭想象,没用模特和写生资料地完成了有火花、阳光的繁杂多人的场面,在全年毕业生中,我的作品是唯一被博物馆收藏,也是所有油画中唯一靠想象、默写创作方法画成的。这在我后来的创作中,即使是《南乡旧梦》这样有全景性质的宏大构图,深入写实的明暗色彩的作品,我也是全凭想象,不用写生、速写,完全在脑海里臆想,运用多年积累和观察的经验去表现透视和光、色、明暗和造型等等。 《南乡旧梦》局部 对于界画、工笔山水以及人物画,我其实都是遵循着早已抱定的旨意去做的,但界画既然是一个已濒失传三百年的画种,我晚年也就特别眷顾于它,使之成为我自成的艺术特色,希望为这个画种开辟新的面貌和未来发展的道路。其中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但命运和成功总是比较照顾那些有准备,且肯锲而不舍努力的人,这确非老生常谈。 二零一三年二月北京 界画作品 南乡旧梦,绢本,84xcm,,张孝友矾楼夜市,绢本,xcm,,张孝友 吴苑宫观图,绢本,84xcm,,张孝友 夏山观楼图,纸本,68x68cm,,张孝友写意作品 渔家女,纸本,68x68cm,,张孝友 沙家滨之春,纸本,68x68cm,,张孝友 古镇千灯,纸本,68x68cm,,张孝友 活动照片 年参与《从敦煌出发—“丝路明珠”的复兴与创新》展览,安徽博物院(左至右:策展人黄炫梓、参展艺术家常沙娜、院长朱良剑、参展艺术家张孝友) 与常沙娜先生共同针对“敦煌艺术的弘扬与发展”主题举办公开讲座 年在北京保利博物馆张孝友个展。与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常沙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副院长苏丹。美术学院师姐趙有萍、中央美院同学董福章、驻斯洛伐克大使先生合影。 为汶川地震灾区同胞捐画 近期展览从敦煌出发:“丝路明珠”的复兴与创新美术作品展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回复关键字,可查看本展览详细介绍!参展艺术家: 常沙娜、张孝友、侯黎明、娄婕、韩卫盟 展期:.03.18~.05.09 地点:安徽博物院新馆5楼(合肥市怀宁路号) 策展人:黄炫梓 国家艺术基金年度资助项目 文章撰写: 张孝友,从艺之路一夕谈 图片提供: 拉斐尔艺术中心 输入关键字可收到更多精彩消息! “丝路明珠”展览预告及其他参展艺术家介绍,请回复“丝路明珠”或“从敦煌出发” “拉斐尔艺术中心”介绍,请回复“拉斐尔” “花开敦煌”展览介绍,请回复“花开敦煌” 更多“花开敦煌”展览年回顾,请回复“” 更多艺术资讯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11436.html
- 上一篇文章: 单元文十本超绝的单元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