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盛世ldquo华严rdqu
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www.pfb1.net/白癜风治疗的医院 http://www.pfb1.net/ 有爱有佛法有情怀 默默摆渡法船盼皈 如果能明白“华严”的境界,则能了达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一叶一菩提,一佛一世界,乃至无边法界都能入一芥子之中,所谓的“芥子纳须弥”。从唯物的世界观来看,小就是小,大就是大,小与大都是客观存在,大可以包容小,小无法容受大。但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认识我们的心,在心灵的世界里,大小是可以相互包容的,时空是相对的。在心灵世界里,我们希望自己生活在什么样的境界中?是想活在牢笼以内,还是牢笼以外?是想活在有漏的生灭的世界?还是在无漏的永恒的世界?是想活在六道轮回的世界?还是在诸佛常乐我净的净土世界?就像“华严”的空间,它以最小须弥山为单位,一千个须弥山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然后又以三千大千世界为最小单位,浩瀚连绵,重重无尽,这就是华藏世界海。 华严三圣 虽然从《阿弥陀经》里我们知道,极乐世界离婆娑世界十万亿佛土,感觉遥不可及,但是在华藏世界海里,我们这个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就是隔壁邻居,同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中间,就像在电影院一样,比如我们是13排10号座位,极乐世界就是13排11号座位,比邻而居。 看过“华严”的世界,相较之下,二十一世纪的星际探索就太幼稚了,即便如此,也需要他们的探索,就像爱因斯坦说的:科学的发展会证明佛教是正确的。 唐三藏法师实叉难陀,奉武后之命译八十《华严》,华严宗初祖杜顺和尚、清凉澄观等几位国师,都是当时教授“华严”的法师,以上至帝王下至百姓之力,使华严宗得到空前的发展。时至今日,唐朝文化仍是中华文化的至高点,唐朝文化的气度、泱泱大国气象,至今难以逾越,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唐朝盛行的“华严”境界,“华严”智慧。摘自传喜法师年11月19日法堂开示 “不读诵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富贵体现在哪里呢?(整理自网络非传喜法师开示)明末著名的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说:“不读诵华严经,不知佛家之富贵”,富贵体现在哪里呢? 一、《华严经》应机出世的尊贵 众所周知中国封建王朝最强盛的朝代是唐朝,在唐朝有诸多人们引以自豪的所在,可以毫不夸奖的说,那时候的中国就是地球上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宗教诸多领域的中心,就是在这样的史无前例的社会背景下,《大方广佛华严经》应机被翻译传播于这样的一个繁华盛世。 “当时翻译《华严经》的时候,周朝女皇武则天亲自笔述,笔述就是上面翻译她在那里记录,但她不写经文,她写经题,那些经题都是她亲自写的。我们知道现在念佛经的时候开始的四句话,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天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得如来真实义。那就是武则天在帮助翻译《华严经》听到《华严经》的这种大意以后,她就赞叹写首偈。 第三个本子是唐朝后期,有一位从印度来的高僧般若三藏,他翻译了一部四十卷华严。南天竺有一个国家叫乌荼国,国王亲手书写遣使赠送李唐皇帝,送的是梵文的,放在皇宫里面,后来皇上支持般若三藏,他把这个四十卷的梵文华严译出来了。我们现在诵一部经叫《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这四十卷华严中的,前面六十卷、八十卷华严中是都没有普贤菩萨行愿品的。” 就是说第三个版本是乌荼国送给李唐皇帝珍贵的国礼,之后的翻译和第二个版本一样是皇帝指派的国家任务。这样的工作当然是倾国之所有,用当时最高水平的译经大师带领组成一个团队完成这样的工作。 《华严经》的出世是何等的传奇和尊贵,是龙树菩萨到龙宫去掘藏才把他带到人间来。 “《华严经》有三部,说龙树菩萨到龙宫去,看到《华严经》有三部。上部呢?有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偈,一四天下微尘数品。十个三千大天世界的微尘数是多少?一四天下的微尘数也相当多。中部有三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下部有十万偈,四十八品。我们现在看到的八十华严有三十九品,所以也不是全部的下部,但是已经够幸运的了。” 人间只能受用下部的39品,是何等的尊贵的巨著。二、一部经建立了一个宗派华严贤首宗,根据这一部经历代的祖师们还有诸多完整的著述论疏,形成浩瀚完整的华严理论,用来指导华严宗的弟子以及整个大乘佛教界的佛弟子理论学习研究实证。 华严宗初祖杜顺大师著有《华严法界观门》,《华严一乘十玄门》 “华严二祖云华智俨大师著有《华严探玄记》五卷。三祖法藏大师著有《华严经疏》六十卷。也有在皇宫专门给武则天用金狮子作比喻讲华严的《华严金狮子章》。四祖清凉澄观大师著有《华严经疏抄》一百二十卷。清凉澄观大师的《华严经疏抄》就成为了,后来研究《华严经》华严宗的里程碑,再研究《华严经》都要从他这里入手。 当然还有李通玄的《新华严经论》四十卷, 清朝临济高僧,鼓山涌泉寺的方丈叫为霖道霈,把澄覌的《华严经疏抄》、李通玄的《新华严经论》和《华严经》的经文,这三者把它配到一起,形成了一本书叫《华严经疏论簒要》。” 三、说华严经用到七处九会,这是法会的尊贵庄严。 “第一菩提场,就是印度的菩提伽耶。 第二会在普光明殿。你们下次到普光明殿的时候就知道,那里是毗卢遮那如来讲《华严经》的地方。从卷第十二至卷十五,也是有六品经,讲十信法门,由文殊菩萨说。 第三会忉利天宫,也在欲界天。法慧菩萨说十住法门,第十六卷到第十八卷也是六品经。忉利天宫在须弥山顶,所以有升须弥山顶品,须弥山顶上偈攒品,有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 第四会夜摩天,夜摩天在有的地方翻译成须焰摩天。第十九卷到二十一卷,由功德林菩萨说十行等法门,四品经。 第五会兜率天,有的时候翻译成兜率陀天,说十回向法门。这个是卷二十二至二十三,这一共是三品经六回。 第六会他化自在天宫,金刚藏菩萨说十地法门,从卷三十四到三十九是十地品。《十地经》就是这个内容,就是《华严经》的十地品,最早作为一个单独的经被翻译过来。 第七会毗卢遮那如来,说阿僧祇数量法门,如来随好功德及普贤等诸菩萨说十大三昧等,这个从四十卷到五十二卷,一共有十一品经。 你们在诵《华严经》的时候注意,当地点换的时候,经文也会讲的说讲法的地方换了,后面我还要说佛先在这里讲,然后搬到那里,再搬到那里也不是,你这个概念又是分别心的概念,在华严的概念中是同时的。 第八会在普光明殿,再一次在普光明殿佛陀讲了一个离世间品,从五十三卷到五十九卷,七处九会。哪七处:菩提场是一处,普光明殿,夜摩天,兜率陀,他化自在天,忉利天是一处。 第九会逝多林是一处,这一会只有一品经,是最长的一品经,叫入法界品。入法界品主要讲了,文殊师利菩萨到人间去开悟六千比丘,善财童子参五十三位善知识,所以说很长。” 再看佛国的尊贵: 在世住妙言品中经文说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 “其地坚固,金刚所成;上妙宝轮,及众宝华、清净摩尼,以为严饰;诸色相海,无边显现;摩尼为幢,常放光明,恒出妙音,众宝罗网,妙香华缨,周匝垂布;摩尼宝王,变现自在,雨无尽宝及众妙华分散于地;宝树行列,枝叶光茂。佛神力故,令此道场一切庄严于中影现。其菩提树高显殊特:金刚为身,琉璃为干;众杂妙宝以为枝条;宝叶扶疏,垂荫如云;宝华杂色,分枝布影,复以摩尼而为其果。” 地庄严树庄严。下面是佛陀的身庄严。 “尔时,世尊处于此座,于一切法成最正觉,智入三世悉皆平等。”当他成正觉的时候,他的智慧通达了三世。然后说,其身充满一切世间,你们会提问题说,可是我没看到呀,这就是你的受用,你没看到。在佛陀自身的境界中,他证得了法身。所以说,所有的时间和空间和他的生命达成了统一,他成就了无处不在的身体充满一切世间。“其音普顺十方国土。譬如虚空具含众像,于诸境界无所分别;” 四、理论的圆融体现的佛教的尊贵。 智俨大师首创了[古十玄],法藏订正了[新十玄]。在清凉澄观大师的《华严经疏》中讲到华严十玄门:①同时具足相应门。指佛法是一个整体,虽然分为许多不同法门,但同时相应成一缘起,同为成佛的根据。②广狭自在无碍门。指每一法门既包含一切教理,又保持自身的特点,自在无碍。③一多相容不同门。各种法门虽然彼此有别,但是任何一种法门都能包容其他法门。④诸法相即自在门。各种法门相互依存,圆融自在。⑤秘密隐显俱成门。各种法门或隐或显,也都俱时成就佛果。⑥微细相容安立门。一切法门,都于一念中具足。⑦因陀罗网境界门。是以印度传说中帝释天宫中悬挂的结有无数宝珠的网为譬喻,说明万物互相包含、层层叠叠、融成一体的境界;也说明佛教各种法门之间互相映现,无穷无尽。⑧托事显法生解门。随托一事以便彰显一切事法皆互为缘起。佛教也是通过不同事情表现为不同法门,而不同的法门都体现了共同的教义,使人产生正解。⑨十世隔法异成门。一念中有九世,九世又同为一念,合为十世,十世相互有别,又相由成立。即是说一切法门遍布于“十世”之中。⑩主伴圆明具德门。事物之关系,举其一为主,连带所缘为伴,一物(主)生,万物(伴)从之而生,佛法以某一法门为主,其他法门为伴,彼此圆明,俱德成就。(更多精彩内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z/6048.html
- 上一篇文章: 天地万物的大秘密是什么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