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梦第二十四回文武之争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多少钱 http://m.39.net/pf/a_4579215.html 前面说到,世界虽然在发生巨变,中国却依然在闭关锁国,以自己的惯性运转着。陈廷敬家自接待康熙后,依然是书礼传家。有联为证,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谁人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陈家至乾隆年间,已是“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成为一文化巨族。 俗话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陈家科甲鼎盛,已经超过五代了。 到了嘉庆年间,陈家已没落下来,科名不复从前。自道光后,鲜有名声卓异者。自咸丰起,已与百姓之家无异。诺大的一个陈家,也是散枝落叶,子孙四处而居。 在光绪年间,山河镇上就住着一人,姓陈名崇儒。陈崇儒一心读书,立志要出人头地,耀祖光宗。 虽志向远大,奈何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常需接济。 好的是,陈崇儒有个姐夫,姓杨名天健,生性豪爽,家资颇厚,所以陈崇儒也就有了打秋风的去处。 而说起来,杨天健却是杨家将后代。看官,你道杨家将的后代怎么就到山河镇了? 话说大宋年间,杨家将满门忠烈、保家卫国,却遭奸臣构陷,几乎被满门抄斩。遭此一劫,杨家将万念俱灰,遂痛下决心,举家归隐太行山。这一节,在《杨家府演义》中有描述,有诗为证。 尘世侯封上太行,只缘社鼠暗中伤。 繁华过眼三春景,衰朽催人两鬓霜。 宦海无端多变态,菜羹有味饱谙尝。 浮生得乐随时乐,何必担忧驻汴梁。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杨家后代在太行山生活了几十代。到大清光绪年间,已是枝繁叶茂,后代中就包括杨天健。 杨天健是个武秀才,生得膀大腰圆,五大三粗,浑身武艺,力能抗鼎。 他日常以修房为业,单手能劈开半尺厚的砖。尤其是使得一把好瓦刀,砍得极准,随便拎起一块砖,说砍一寸,一刀下去,绝对不会是九分半。因有此绝技,杨天健是方圆有名的木匠,人送外号“杨鲁班”。 而半年前,杨夫人刚生了个胖大小子,取名叫做杨继廷。 这天杨天健正在家里逗杨继廷,忽然一个人走了进来。杨天健一看,正是小舅子陈崇儒。 陈崇儒进来,也逗了一会儿杨继廷,就开口说出了借米之事。 杨天健早已料到,于是量了一斗米出来,交给陈崇儒,然后说:“俗话说坐吃山空。你没个营生,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我看你读书之余,也该找个事情干才好。固然一日得中,皆大欢喜。假使不中,也无甚紧要,不致影响生计。” 陈崇儒却大言不惭地回到:“专心致志,皓首穷经尚且不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岂能中乎?我考不中便罢,如若考中,必是封妻荫子,耀祖光宗。像你这打打杀杀的,不过是匹夫之勇。哪里比得上我读圣贤书,做圣贤事。” 杨天健素知陈崇儒迂腐,于是说,“你这个酸秀才,只会读书,什么事也不懂。难道一辈子考不中,就一辈子饿肚子不成?” 陈崇儒虽然来向杨天健借米,但向来看不起武人。于是回了一句:“你可不能小看秀才,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说到这里,两人就又争辩起来了。 杨天健问:“你说是文好还是武好?” 陈崇儒自然是说,“文好”。 而杨天健说是,“武好”。 陈崇儒说,“春秋战国时,武将廉颇天大的功劳,可是能完璧归赵、在渑池之会上维护赵王尊严的不全靠文臣蔺相如?从廉颇给蔺相如负荆请罪可以看出,武不如文。” 杨天健说,“南唐后主李煜是著名的词人,而宋太祖赵匡胤是个武将。宋朝把南唐灭了,岂不是文不如武?宋太祖在准备进攻南唐时,李煜质问,‘我对你这么恭顺,你为什么还要进攻’?宋太祖反问,‘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干什么事,凭的是实力,哪里有那么多道理可讲?” 陈崇儒说,“诸葛亮手无缚鸡之力,却使武将关羽张飞心服口服,可不是武不如文?” 杨天健说,“朱元璋没读过多少书,文人刘伯温唯其马首是瞻,可不是文不如武?” 陈崇儒说,“打天下要武,而治天下则非文不可。刘邦打下天下后,不还是靠文臣萧何治天下的吗?武将韩信则被杀了。” 杨天健说,“亡天下者文,定天下者武。唐玄宗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唐诗达到了鼎盛,整个朝廷却虚弱不堪。最后不是靠武将郭子仪才中兴了嘛?” 陈崇儒说,“汉武帝穷兵黩武,把好好一个国家打得民生凋敝,国库空虚,可不为后人戒哉?” 杨天健说,“宋徽宗吟诗弄赋,结果都城被金兵攻破,导致靖康之耻,想起来实在痛惜。” 两人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对方,就约定明年同去参加文武乡试,一决高下。 到了第二年,杨天健和陈崇儒两人带了盘缠,共赴省城太原。 三场比武下来,杨天健中了武举。在中举后,受到了山西巡抚张之洞的接见。张之洞说,“杨举人,我看你武艺高强,正是国家需要的人才。何不现在就为国分忧?” 杨天健说,“如有报国门路,自当义不容辞。” 张之洞说,“现在,法国对越南虎视眈眈,有鲸吞之志。我西南边防,不得不早做预防。如你有心报效国家,现在就是个机会。山西河防军即将奔赴两广,以备不测,你随军南下,正当其时。” 杨天健中了武举,本来是很高兴的。但得知要去路途遥远的广西,心里又有点不高兴起来。 杨天健本是因为和陈崇儒打赌才来参加了乡试,谁料一举得中。刚中举,就得千里迢迢随军去广西。早知要去这么远,还不如在家里快活呢。可知入了公门,真是身不由己。 张之洞看出了杨天健的心思,乃说,“中国之大,天子居中央而守在四夷。古来敌国外患,伏之甚微而蓄之甚早。不守四夷而守边境,则已无及矣。不守边境而守腹地,则更无及矣。我朝幅员广阔,龙沙雁海尽列藩封,以琉球守东南,以高丽守东北,以越南守西南。今法国狡诈,欲灭越南以自广,此震邻切肤之灾,唇亡齿寒之患也。无有藩属,何以靖边?无有靖边,何以宁国?无有宁国,何以安家?男儿志在四方。保家卫国,建功立业,正当其时,何必犹豫不决?” 杨天健听了,感觉有理,于是走马随着河防军去了广西。到广西后,被任命为统领。 陈崇儒从考场出来,也中了文举,却并没有什么官职。 原来,朝廷面对各国入侵,忙得是焦头烂额。为了江山永固,实行的是文武兼重。只要中了武举,就可封官。而学文的,只有中了进士才会封官。 陈崇儒心里很不是滋味,就连家也没回,直接留在省城的府学读书,志在来年高中进士,金榜题名。 有一天,读书之余,陈崇儒闲来无事,与同学钱进朝在街上逛。 钱进朝也是泽州县人氏,家里为远近有名的商人。来省城读书,钱进朝是捐进来的。虽然是捐进来的,钱进朝学习倒是很用功。一心盼望中了进士,光宗耀祖,将自己捐生的帽子甩掉。因为两人说话很投缘,遂成了好朋友。 太原不愧为省城,有卖吃的,有卖穿的,有卖家具的,有卖杂货的,有耍猴的,有相面的,有下棋的,有唱戏的。真是三教九流咸集,五花八门俱备,把个陈崇儒看得是目不暇接。 其时张之洞正在推广洋务运动,有很多洋货出现在街上。 陈崇儒走到一家店前,看到有个人在卖钢笔。只见那人拿着细细的一支笔,蘸着墨水写字,每蘸一下,就可写几十个字。陈崇儒看了很是惊奇,因为他以前一直是用毛笔写字的,从来没有见过钢笔。而用毛笔写字,每蘸一下,能写几个就了不起了,写得还很慢。陈崇儒心里痒痒,就忍不住买了一支钢笔和一瓶墨水。 陈崇儒又接着往前走,看到了有人在卖放大镜。本来是很小的东西,用放大镜一看就变大了好几倍,很是清楚。陈崇儒爱不释手。 本来还想再好好看看,但钱进朝急着要回去读书。于是只好回去复习功课了。 回到府学,陈崇儒想:“用钢笔写字,又快又好,岂不省事?” 在下午上课时,要写策论。陈崇儒就用钢笔写了一篇策论,三下五除二交了上去。 先生一看第一个交卷的人是陈崇儒,不仅赞叹:“果然是我的得意门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打开一看这么细的字,非常惊讶。又一看,不像是毛笔写的字,不禁大怒,喝一声“陈崇儒,给我跪下。” 陈崇儒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先生拿起戒尺就打,说:“我让你投机取巧,让你学歪门邪道。不知廉耻的东西,不跟好的学,净走邪路。” 不由陈崇儒分辨,先生已经重重打了陈崇儒好几戒尺。 陈崇儒吓得大气不敢出一声,直到看着先生打累了,陈崇儒才说:“先生,我再也不敢了。”先生才停下了手。 歇了歇,消了消气,先生问陈崇儒:“该不该打?” 陈崇儒说:“该打。” 先生问:“为什么?” 陈崇儒说:“因为我学了歪门邪道。” 先生问:“我问你,笔这个字怎么写?” 陈崇儒说:“上边是竹,下边是毛。” 先生说:“这笔,是圣人流传下来的。岂可马虎大意?上边是竹,下边是毛,才能叫笔。其它的东西,都是歪门邪道。我们读书人,首要就是读圣贤书,行圣贤事。” 陈崇儒说:“多谢先生教诲。” 顿了顿,先生又说:“我打你也是为你好,冀望你能金榜题名,也不枉费我一番苦心。” 陈崇儒说:“先生教诲之恩,弟子永志不忘。” 从此,陈崇儒再也不上街东游西逛了,而是专心准备应试。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长篇小说《芥子梦》目录: 《芥子梦》自序 《芥子梦》第一回世界百态 《芥子梦》第二回中华同心 《芥子梦》第三回 芥子来历 《芥子梦》第四回 历史判决 《芥子梦》第五回 求索之路 《芥子梦》诗词集锦(前五回) 《芥子梦》第六回宇宙之门 《芥子梦》第七回天上世界 《芥子梦》第八回 真宫景象 《芥子梦》第九回万善归真 《芥子梦》第十回人性之辩 《芥子梦》诗词集锦(第六至十回) 《芥子梦》第十一回罪犯是谁 《芥子梦》第十二回神鬼之论 《芥子梦》第十三回精神本源 《芥子梦》第十四回道在何处 《芥子梦》第十五回易经哲学 《芥子梦》第十六回自然规律 《芥子梦》第十七回一真多门 《芥子梦》第十八回中华文明 《芥子梦》第十九回中国历史 《芥子梦》第二十回 中西演化 《芥子梦》第二十一回 人杰地灵 《芥子梦》第二十二回 内忧外患 《芥子梦》第二十三回 西风东渐 留言区 芥子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z/6002.html
- 上一篇文章: 画谱赏析吴蓬临芥子园画谱之树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