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门潮音茶生墨相更见真味
著名治疗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740876.html天雨题记 茶,遇水而成千百滋味。墨,遇水而成万千情状。墨黑,茶白,茶重,墨轻,茶与墨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在古人看来,却是同质的。茶有茶香,墨有墨香,虽然轻重有异,但都是香气沁人。与贤人相同,虽外貌有妍媸之分,但操行却都有君子之风。 关于茶、墨,历史上曾有一次有名的茶墨之辩。 故事主人公便是大学士苏轼和温国公司马光。 温公曰:“茶与墨相反,茶欲白,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 苏曰:“二物之质诚然,然亦有同者。” 温公曰:“谓何?” 苏曰:“奇茶妙墨俱香,是其德同也;皆坚,是其性同也。譬如贤人君子妍丑黔晰之不同,其德操韫藏实无以异。 观中国的茶墨,实是茶生墨相。 今人用墨者少。若非国画书法者,当是没有几人见过墨的真颜。需要用墨时,大抵也多是直接买来墨汁墨水,与前人的墨锭已经截然二致了。 在古代,文人画家书写、绘画都需用墨。一块小小的墨锭,在砚台内细细研磨,经年累月,墨从墨锭至于墨汁,落于纸上,成为龙蛇蜿蜒的字形,成为虚实相间的山水。融于这水墨之间的,正是光阴。 研墨,实际最费工夫。童子磨墨也好,红袖研墨也罢,好赖都是将光阴都磨了进去。所以古人就有言,非人磨墨墨磨人。用墨,实际用的也是磨去的光阴。 好茶之人都知晓,茶是新的好。 择时令,有明前,有雨前。 经冬一季,清明之前的春茶尤其鲜嫩,尤其可贵。 赶着节令采茶也成为江南茶园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制茶亦如研墨,颇为讲究,所以茶难得,好茶愈发难得。 《茶经》中有记载: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茶之笋者生烂石沃土,长四五寸,若薇蕨始抽,凌露采焉。茶之牙者,发于丛薄之上,有三枝四枝五枝者,选其中枝颖拔者采焉,其日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 施肥 锄地 采茶 炒茶 揉茶、筛茶 晒茶 捡茶 舂茶 装桶 新鲜的嫩芽经揉捻、烘烤,历诸多工序,犹如历劫,九九八十一难终得面见西天,取得真经,方成真佛。经此一番工夫得以成形的茶,入沸水中,叶叶舒展,恰如墨色流淌;香气盈鼻,又如墨香徐来。 中国水墨画中,常见茶迹。文人画家嗜茶,常有茶入画,称为茶画。 中国的茶道之中,也总有水墨的踪影。 中国的水墨讲求气韵,讲求留白,讲求虚实。 而茶水之间亦有虚实。茶为实,水则为虚;水为实,味则为虚;味为实,气则为虚。虚虚实实之间,茶黑水白,如云山雾罩的一幅黑白水墨。 无论是茶,抑或是墨,又都与水脱不离关系。 茶,遇水而成千百滋味。 墨,遇水而成万千情状。 紫砂壶旁,氤氲的是山林气息的永恒; 长卷尽头,浮白运笔的人在对抗时光。 茶生墨相,清淡之间,更见真味。 天雨的禅意芥子空间 每次四篇、辍笔耕耘 未享空间、尽抒人事 感谢大家的支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f/6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王小波我的师承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