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万物皆可入画
点击下方蓝字抢购书画优盘 高清:幅古代绘画图库,27G历代经典书法套装,幅西方大师经典油画,高清极品,一次看个够! 关于“芥子园”的由来,李渔说:“此余金陵别业也,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意。” 尤物足以移人 “芥子园”本是明末清初文人李渔(-)在南京的普通住所,因他支持女婿沈心友刻印了一部学画入门书,名之为《芥子园画谱》,从此“芥子园”就成为学画入门典籍的代名词,流传至今。 很多人很难想象晚年时期的李渔为何能对这样一部略显清淡的画谱产生浓烈的兴趣。 毕竟这位风流狂狷的清代戏剧家被林语堂先生盛赞为近现代最懂生活艺术的人,在他的《闲情偶寄》中,依旧可以看出他的品味,热爱世间美好而有趣的事物。 而李渔的晚年,因身体原因不能再外出游走后,他给自己造了一个小天地,他叫它“芥子园”。在其中闲居之时,他会想起前半段人生,想起过往的湖光山色,不由得发出“难道画山水的方法是只可意会,不可形传的吗?”这样的感慨。 他的女婿沈心友颇懂老丈人的心意,立刻拿来了家传画谱的半成品。之后,他的女婿组织了王氏三兄弟等人,将这部作品完整地呈现了出来。南宗北宗,唐宋山水,几个朝代的中国画奥秘,就这样慢慢成为了可以触碰的实体。 有了这部奇书,对于晚年休憩家中的李渔而言,虽然少了那些咸鲜,但是趣味还在,人间也没有那么不值得了。 微小之物 在这部画谱里面,从来没有宏大叙事,只讲画,讲微小之物,讲如何从矿石中去获得一种色彩,讲详细的笔墨,讲皴法,一钩一画的那种细致,一景叠一景,一事接一事,引导人走向无限。 中国画中用的色彩来源于矿石,画谱中是这样记录了他们的过程:“先用白色小杯子少抹上胶水,将干的时候弄碎金箔,用手指(剪去指甲)蘸胶一一粘入,用第二指研磨,等干了,粘在碟子上……” “朱砂用箭头状的好,次一点的是芙蓉匹的。投入乳钵中研磨到极细,用极清的胶水和清的滚开水一同倒入碗内,过一会儿,把上面黄颜色的撇在一处,叫朱标……” 甚至还有更为细节的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f/6472.html
- 上一篇文章: 夏天长痘牙疼便秘起火疖子,找着根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