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DeepSeek(“深度求索”)成了全球科技创新的“顶流”。我最早注意到DeepSeek概念,还是在报纸《参考消息》上(我一直订阅这张报纸,天天翻阅),从1月20号以后,几乎每天都有关于DeepSeek的信息,比如《中企挑战美国人工智能霸权》《人工智能“斯普特尼克时刻”来临》《DeepSeek突破令华盛顿反思》《只要有智慧,就能打败巨人》《俄专家称DeepSeek给俄“带来希望”》等等。新加坡《联合早报》的一篇文章观点,我比较赞同:DeepSeek令我们回想起科学技术原本应该有的样子。但愿作为人类最前沿科技的AI,体现的是人类集体的胜利和善意,而不是地缘政治或实力原则的再次胜出。我还没有彻底消化DeepSeek信息,朋友们就纷纷发来了DeepSeek创作的作品和问答,如一文友发来《梅花说》,文友说:“‘趋炎易得千红笑,守寂难持一树春’,绝了。把古典经典都投喂给它,它瞬间就厉害了。”又如一文友发来诗歌《杯中倒影》:“琥珀色的黄昏在杯中摇晃/你端起酒杯/我捧起茶盏/两片叶子在各自的水域舒展/沉浮//你的眼神是发酵的葡萄/我的目光是舒展的茶叶/我们隔着蒸汽与酒气/交换着温度//醉意在你眼底酿成蜜/茶香在我唇间凝成霜/我们各自饮下/这杯中的倒影//直到某天/你放下酒杯/我搁下茶盏/才发现/我们早已在对方的杯底/生根”。我读着,还真有点儿诗意呢。我又陆续接到朋友们用DeepSeek制作的关于《哪吒2》的影评。过去文心一言、文小言、通义千问等,我也尝试过,但发现没有这么多人像对DeepSeek这样的浓郁兴趣。DeepSeek横空出世,让蛇年一开始就有了灵光。这也让我想起了钱学森,他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对“虚拟现实”有过展望,并起了一个很有中国味的名字——“灵境”。他指出,“灵境”技术能“扩展人脑的知觉”,预见人机深度结合将对人类社会带来深度变革。“深度求索”被好多媒体说成是一次“智慧地震”,它在一周之内,吸引全球一百四十多个国家逾一亿人下载,高居各地App下载榜首,成为了中国软硬实力融合的标志。它精妙的数学算法,打破了人工智能高度依赖昂贵芯片的宿命,而开源与免费的使用,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吸纳了全球人工智能开发者的精英,加速人工智能的各种应用开发。就好像当年Linux系统的开源,打破了苹果和微软的垄断,开创了安卓系统的大爆发一样,各种应用井喷,超越了苹果系统的闭环。“深度求索”DeepSeek让用户走进一个新奇世界,打破阶层和地域限制。这是中国推动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良好载体,承载平等和繁荣的愿景,瞄准更美好的未来。我看到报道说,广东湛江长大的“80后”梁文锋早就许下宏愿,要将AI科技的最新发展,延伸到基层去,让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也可以分享人工智能的便捷与智慧。我很喜欢“deepseek”这个词,要“深度”不要表面,要“上下求索”,不要糊里糊涂。它鼓励我们不要满足于表象,而是要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质,帮助我们发现更多的美好。当然,DeepSeek的出现,对好多职业也是个挑战,比如敏感的文学艺术家,他们既感到新奇,又感到担忧。但我想,DeepSeek还只是个工具,无法代替人的全部,比如情感的表达、洞察灵魂的幽微、理解人生的苦难、培养人性的高贵等。这些是DeepSeek无法完成的。诗人李少君在《AI时代,写好你的个人史》中说:“人和AI的区别则是人有情感,人本质上是情感的存在,情感是人之本质。在GPT时代,AI也会文字,语言是存在之家已经破灭。人是一个永远的情动者,这才是人之意义所在。也是人类的优势。”总之,DeepSeek的出现,是对AI技术的一次免费普及,是人类的智慧甘霖,每个人都可以得到滋润,从繁琐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还我自由身。像孙悟空一样,每个人都有千里眼、顺风耳、分身术。这就是最大的善意。我的“观星”小文快要结尾时,同事发来用DeepSeek写的《逍遥赋》:“……今吾临清流以濯足,倚修竹而长吟。看鹤影冲开千嶂雪,听松涛卷落一天星。忽觉身如芥子纳须弥,心似皎月印寒潭。乃知逍遥不在蓬岛外,只在白云生处结草庵。”同事点评一个字:牛!蛇年新气象,蛇行千里,DeepSeek为春节增添了科技感年味。让我们一起“深度求索”,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大众新闻记者逄春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f/13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