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家峦山头画法

主山之脉络既已知晓,轮廓勾画已经熟习,那么哪家的皴法比较合适初学呢?答:董源是皴法的集大成者,他的皴法苍劲老辣,适合作为入手练笔之用。笔法熟练之后,其他皴法也就不在话下了。学画最怕入门时把手画坏了,只有这种皴法是不坏手的,这可能是我的偏爱吧!

董源

董源画峰峦清旷幽深,意趣高雅古朴。评论家说他水墨山水像王维,青绿山水像李思训。好用披麻皴,着色厚重古雅。元代四大家如黄公望、倪瓒多取法王维。黄公望晚年虽经变法,自成一家,却始终未能完全脱开董源的牢笼。

巨然巨然得董源正传,笔墨秀润,擅长画烟云掩映的山峦。巨然的山水早年多画矾头,中年峻秀峭拨,晚年平淡雅致。另外,巨然在峰峦顶部凹处和山林中,常以卵石点缀,这一点又不可不知。

荆浩

荆浩擅长画高耸入云的山顶,四面峻拨浑厚,曾经嘲笑吴道子有笔而无墨,项容有墨而无笔。现在来看荆浩的皴法,真的笔笔即是笔,笔笔又都是墨。所以关仝才会以荆浩为师啊。

关仝

关仝师法荆浩,晚年号称青出于蓝,不守绳墨,笔墨趋于简率而气势更加雄壮,景物虽少而意蕴深长。轮廓转折多变,用笔如印印泥,显得古雅秀润无比。李成师法关仝,郭忠恕也以关仝为宗。

李成

李成师法关仝,好画烟云变化莫测、泉石清幽闲适的景象,无论境之险易都能各尽其妙。论都说他能得山水的体格风貌,是古今第一大家。

范宽

范宽起初师法李成,后来又取法荆浩,好在山顶画茂密的树林,在水边画突兀的大石。经常感慨道:师法古人不如师法大自然啊!于是定居在终南山、华山一带,遍览名胜奇迹,下笔雄健老辣,确实称得上是一位擅长描写山骨的画家。范宽与关仝、李成齐名,但晚年用墨太多,造成了其作品中土山、石山不分的现象。

王维

山水画从王维开始使用水墨渲染,改变了之前注重勾斫的技法传统。文人画是从王维这里发端的,这就是所谓的南宗。王维之后的传派中,董源、巨然、李成、范宽等人称得上是嫡系,至于荆浩、关仝、张璪、毕宏、郭忠恕等人也都曾师法王维。宋代的米芾父子、王诜、李公麟,元代赵孟頫等人都是巨然的传派,直到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也都是这一派的嫡传。明代的沈周、文徵明,则又接续了王维的这一传派。

李思训

李思训善用小斧劈皴,笔法遒劲异常。这就是所谓的北宗。李思训人称,善画金碧青绿山水,自成一家。其作品肉中有骨,于丰润中透出峥嵘的气势。后人画设色工笔山水,往往以李思训为宗,却大都不得要领。李思训的儿子李昭道稍稍改变了乃父的体势,笔力虽不及乃父,却也足以传世了。李昭道人称。宋代的赵伯驹、赵伯骕、马远、夏圭、李唐、刘松年等人都宗法李思训。元代的丁野夫、钱选,乃至明代的仇英也都模仿李思训作青绿山水,但也仅能做到他的工致却未能做到他的古雅。到了戴进、吴伟等人,更渐渐沦为旁门左道,北宗也便从此式微了。

李唐

李唐把李思训的皴法放大,用尽笔力挥扫而成,变李思训的小斧劈皴为大斧劈皴。宋微宗说:今天的李唐可与李思训相比。时人因此称李唐、李思训为。刘松年最初师法张敦礼,画风精妙入神,名气过于乃师,后来他又把李唐、李思训的大、小斧劈皴法融会贯通而成一家之法。

刘松年

刘松年师法张训礼。张训礼以前叫张敦礼,为了避宋光宗赵惇的讳才改成了现在的名字。张敦礼师法李唐。今人只知道刘松年的山水远宗李思训,却不知道他之所以能够探本溯源,实际上得力于师法张敦礼的那段经历。

郭熙

郭熙画山水寒林师法李成,擅长描写烟云出没之态。无论布局还是笔法,在当时都堪称独步。早年所作工整巧丽,晚年笔法趋于雄壮,山形好似云头攒动,看上去很是雄伟壮丽。古人说:夏天的云多呈奇峰突起之状,这是上天生成的天然画图。如此看来郭熙也是在师法造化啊。元代画家大都只知道师法董源、巨然,而曹知白、唐棣、姚廷美、朱德润等人则师法郭熙。

萧照

萧照师法董源,而皴法笔比董源更为道劲,尤其喜欢画奇峰怪石,望去有波涛汹涌、云聚风卷的气势。

江贯道

江贯道师法巨然,其皴法稍有变化,俗称泥里拨钉皴,点苔常作长点,形状如锥,也有一种苍奥气象。

李公麟

李公麟集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吴道子诸家之长以为已用,作画多不设色。评论者说他山水画像李思训,洒脱处像王维,堪为宋画第一作手。

李成

这是李成描绘庐山和浙东一带山水的笔法。古人论书法道是,李成的山水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米芾

米芾用王洽的泼墨法,掺杂着破墨、积墨、焦墨等法配合使用,所以笔墨层次深厚耐看。

人都说米芾善于用墨,而在我看米芾是善于用笔。米芾的用笔施于书法,往往让人觉得剑拔弩张,施用于绘画,就只觉得圆浑朴厚了。圆浑固然可以通过熟练达成,朴厚却一定是从天分中带来的。缺少天分的人,学米就跟让商鞅去效法黄宪、颜回一样,是不可能做到的。

米芾虽然取法王洽,其画法却根植于董源。近人学米要么太模糊要么太显豁,两方面做得都不好。其笔墨显豁处如纤云轻拂的银河,群星璀璨,而今人学米其轮廓和皴点的关系如铁线串起来的豆豉一样平板;其笔墨模糊处如神龙天矫,忽隐忽现,而今人学米墨点垛叠如粪草堆,画面脏乱不堪。

那么学米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答:用笔如锥画沙,用墨如飞如动。又答:用墨要如珍惜金子般谨慎,下笔要如拈弄弹丸般轻巧,笔痕墨迹互相交溶,这才是米氏的真面目。

米友仁

二米的山水不就像大理石屏风上的天然图画吗?要不然今人为什么就学不好他们呢?米友仁在乃父基础上加以变化,于一派烟云变化的缥缥缈缈中,恍见层楼叠阁之形藏于其内,将宋画的常见套路抛得一干二净。米友仁之于乃父犹如苏轼之于苏洵,其变固然是不得不然,但其中又都包含着某些不变的因子。

倪瓒

倪瓒、黄公望、吴镇、王蒙被称为。黄公望、王蒙都师法董源,作画好用侧锋,至于倪瓒用侧锋就更多了。倪瓒的皴法给人一种水尽潭空的枯寂之感,用笔简之又简。对其他皴法繁褥的画家而言,即便有一两处败笔也能藏得住,倪瓒属于笔简而意繁的一路,败笔藏无可藏。另外倪瓒勾画山石轮廓大都作方解石的体貌,这依然是关仝的作风,只不过关仝用中锋,倪瓒则运以侧纵之笔。

所谓侧纵之笔,既不是把笔锋一味侧卧纸上,也不是只用笔尖按在纸上轻描淡写,而是用笔极为活脱,所以才能纵横挥写,八面出锋;行笔极为洒落,所以才能笔端毫末,真气豉荡。这种画法是最难的,如果不是从董源等大家着手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再将各家皴法千锤百炼,是不可能达到倪瓒虽无笔处皆有画意的高妙境界的,而今人只要看到丘壑浅近的山水,就说是倪瓒一路,这真是小看倪瓒了。

我在此郑重其事地介绍倪瓒的画法,并将其山水体势分为两类:一类是平远,一类是高远。

从这里可以看出其高远一路仍属关仝画法,平远一路则和董源相去不远。

倪高远山倪平远山

黄公望

黄公望画山与董源相类,又能在董源的基础上加以变化,自成一家之体。山顶多画岩石,看起来别有一种风度。凡下笔必有凸凹变化,山石外廓极力追求奇绝峭拨的感觉,笔法直中有曲,一笔之间每多顿挫变化,轮廓之内则用直笔加皴,显得挺拨而有气势,这种画法是黄公望的本色。

这里举了黄公望画山头的两个例子。一个是石山穿插土坡土石参半的例子,一个是纯粹石山的例子,后学者大可根据实地的观察所得酌情参用。

黄戴石插坡法黄纯石山法

吴镇

吴镇画山师法巨然,于粗率中蕴含极高妙的变化。山上多石,点茗用攒聚点。

王蒙

王蒙用古篆笔法掺入皴法,如同金刚钻镂刻石块般沉着有力,又如鹤嘴划过沙地般流利挺劲。虽然说起来是师法赵孟頫,其实是自出机杼。用笔尖细而不稚嫩,劲利而不板刻,曲笔缠绕但不会乱成毛团,方笔沉着但绝不妄生棱角。王蒙模仿唐宋诸家的作品,无不逼似原作,在元代被推为第一。大凡师法一家,不能为一家笔法所缚,像王蒙这样的人物,和古今诸家相比真是毫无愧色呀。

内容摘录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芥子园画谱白话文版山石谱》(王概/著轩敏华/译),节选内容仅供参考学习,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或联系帮主购买正版图书!

                







































白癜丸价格在哪个价位区间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jd/5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