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圆山石谱山法
画山起手法 画山先定轮廓,再施皴法。 今人从局部画起堆积成大山,这是画山的大忌。古人制作大幅作品,只有三四个开合,所以章法结构一目了然。虽然其中有很多细节与皴法的变化,但都应顺从画面大势为主。以上是元人论山水的一段话,而二米、高克恭三家的作品已经把我要说的都表达清楚了。 古人说:有笔有墨。二字很多人都不确定指什么,画怎么会没有笔墨呢?只有轮廓而没有皴法,就是所说的,虽然有皴法却没有轻重向背的变化,就是所说的。但轻重向背的变化并不是在皴法填满轮廓之后才得以显现的,而是在轮廓初定时就已经具备了。这就像造屋一样,要上椽子先要架好梁柱,再好的能工巧匠都不能用局部构件来承重大的结构。 这叫。嶂盖之法一定要气脉贯串,左右顾盼照应,就算山头叠加至千重万重,也不出此法的范围。①形势峻拨者谓之峰②形势圆转都谓之峦开嶂钩锁法 人体百骸尚未长成之时,鼻梁就已经长出。最初落下的一笔就是所谓的正面山的鼻梁。再经过通体揣摩观察,颅骨更为重要,兜裹山顶的一笔也即所谓的,正是山体的颅骨。 颅骨的起伏形势是一山的主脉,气脉互相通连,以至于整幅作品中一树一石都以它为主导贯串始终,嶂盖在画面的君臣关系中属君相。所以郭熙画主山,欲其挺拨,欲其蜿蜒,欲其轩昂,欲其深厚,欲其雄壮而精神,欲其顾盼而威严。 上有嶂盖,下有承接,前有所据,后有所倚,开嶂钩锁之法就是这些了。 ①脉络②正面宾主朝揖法 王维说:画山应先审度气象,再观阴阳,定出宾主朝向,列出峰峦仪形,峰峦太多容易杂乱,峰峦太少又容易散漫。山有高有矮。高山血脉在下,肩膀和腿脚舒展,根基雄厚,峰峦环绕,叠相映带连绵不绝,这是高山的画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孤立不杂乱。矮山血脉在上,山顶平陂,顶端互相攀联,根基庞大,堆叠臃肿,深深植入地下,这是矮山的画法,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单薄不散缓。要让图谱看起来轮廓分明,脉络清晰。 这里不加皴法,以方便从学者观察。皴法有多种,已在各大家山头石法中详细介绍过了。 主山自为环抱法 前图画主山尚须借助客峰来衬托它的气象,现在再特地地谈谈主山自为环抱成幅的画法。 主山因其气势开张,包罗万象的特点,往往无需借助其他景物的衬托也能独自成画,且更显深沉苍郁,这就是所谓直赋对象,无须陪衬的手法。 和前图相比,前图正如君主驾临朝堂,接受群臣朝揖,此图则如君主沉默恭敬潜思治道,深宫独处之时。王维曾用此法画主山。 山论三远法 画山水有三远法,从山下仰望山巅称之为远山,从前山望向后山称之为深远,从近山望及远山称之为平远。高远之法山势突兀,深远之法意境重叠,平远之法情至平淡冲和。这是就整幅画大的章法结构而言。高而不远山势就会显得低矮,深而不远意境就会显得单薄,平而不远情境就会显得浅近。只要山水中犯下这些病症,就如同面对浅薄陋俗之辈,面对凡俗卑下之徒一样,山中之人定要从庐舍中夺门而出丢下书卷,遮住鼻子急忙逃走了。 山欲其高远,当以流泉点出。雁荡千寻瀑,匡庐三叠泉,不就显出山势的高远了吗? 山欲其深远,当以白云为点缀。玉女峰云遮雾罩,明星峰雾锁云封,不就烘托出深远的意境了吗? 山欲其平远,当以烟下为陪衬。裴迪诗中的华子冈,王维笔下的愚公谷,哪个不是用云气来衬托出一派平远的景致呢? 高远法 深远法平远法又平远峦头法内容摘录自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芥子园画谱白话文版山石谱》(王概/著轩敏华/译),节选内容仅供参考学习,如需深入学习,请从正规渠道或联系帮主购买正版图书! 白癜风权威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那个医院比较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jd/5386.html
- 上一篇文章: 胡博士说中医白芥子在ldquo三
- 下一篇文章: 传世三百余年藏书阁芥子园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