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年前的一场大雨,造就了两幅惊世
说到苏轼的字, 看似平实、朴素, 实则有一股汪洋浩荡的气息, 就像他渊厚的学问一样, 神龙变化不可测。 他长于行书、楷书, 笔法肉丰骨劲,跌宕自然, 给人以“大海风涛之气” “古槎怪石之形”的艺术美感。 今天要讲到的是,是苏轼(-)传世书迹中的两件精品——《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这两幅书法均为苏轼晚年所作。 公元年,时年57岁的苏轼贬往岭南,因途中遭遇瓢泼大雨,被迫停下形成留阻在襄邑(今河南睢县)。苏轼见此情此景,感慨万千,书此二赋述怀。“洞庭春色”和“中山松醪”均为酒名,藉此抒发他因仕途坎坷而郁结在心中的不平:“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文章豪放畅达,想象丰富;书法沉雄劲健,一气呵成;二者珠联璧合,堪称双绝。 文末,苏轼自题云:“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如此看来,若没有多年前那场大雨,今人也看不到如此惊世的词赋与书法神作。 此二赋笔意雄劲,姿态闲雅,潇洒飘逸,而结字极紧,集中反映了苏轼书法“结体短肥”的特点,也体现了苏轼书法书风宽博大度、淋漓酣畅的风格。 此两帖真迹清初为安岐所藏,乾隆时入清内府,刻入《三希堂法帖》。溥仪逊位,被辗转藏入长春伪帝宫,年散失民间。年12月上旬发现并入藏吉林省博物馆。此卷前隔水、引首在散失时被人撕掉,造成残损。 《洞庭春色赋》高清局部欣赏 1《洞庭春色赋》释文: 吾闻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岂霜馀之不食,而四老人者游戏于其间。悟此世之泡幻,藏千里于一班,举枣叶之有馀,纳芥子其何艰,宜贤王之达观,寄逸想于人寰。袅袅兮春风,泛天宇兮清闲。吹洞庭之白浪,涨北渚之苍湾。携佳人而往游,勤雾鬓与风鬟,命黄头之千奴,卷震泽而与俱还,糅以二米之禾,藉以三脊之菅。忽云烝而冰解,旋珠零而涕潸。翠勺银罂,紫络青伦,随属车之鸱夷,款木门之铜镮。分帝觞之馀沥,幸公子之破悭。我洗盏而起尝,散腰足之痹顽。尽三江于一吸,吞鱼龙之神奸,醉梦纷纭,始如髦蛮,鼓包山之桂楫,扣林屋之琼关。卧松风之瑟缩,揭春溜之淙潺,追范蠡于渺茫,吊夫差之惸鳏,属此觞于西子,洗亡国之愁颜。惊罗袜之尘飞,失舞袖之弓弯。觉而赋之,以授公子曰:乌乎噫嘻:吾言夸矣:公子其为我删之。 《中山松醪赋》高清局部欣赏 2《中山松醪赋》释文: 始予宵济于衡漳,军涉而夜号。燧松明以记浅,散星宿于亭皋。郁风中之香雾,若诉予以不遭。岂千岁之妙质,而死斤斧于鸿毛。效区区之寸明,曾何异于束蒿?烂文章之纠缠,惊节解而流膏,嘻构厦其已远,尚药石之可曹。收薄用于桑榆,制中山之松醪。救尔灰烬之中,免尔萤爝之劳。取通明于盘错,出肪泽于烹熬。与黍麦而皆熟,沸春声之嘈嘈。味甘馀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蒲萄。似玉池之生肥,非内府之蒸羔。酌以瘿藤之纹樽,荐以古蟹之霜螯。曾日饮之几何?觉天刑之可逃。投拄杖而起行,罢儿童之抑搔。望西山之咫尺,欲褰裳以游邀。跨超峰之奔鹿,接挂壁之飞猱。遂从此而入海,渺翻天之云涛。使夫嵇阮之伦,与八仙之群豪。或骑麟而翳凤,争榼挈而瓢操。颠倒白纶布,淋漓宫锦袍。追东坡而不及,归铺啜其醨糟。漱松风于齿牙,犹足以赋远游而续离骚也。始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其犹子德麟得之以饷予,戏为作赋。后予为中山守,以松节酿酒,复以赋之。以其事同而文类,故录为一卷。绍圣元年闰四月廿一日,将适岭表,遇大雨,留襄邑书此。东坡居士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这是哪家的梅花盆景?太具有沧桑美了! 冬天,你心爱的柏树盆景变色了吗? 一花一木妆世界,一蟠一扎造乾坤! 琅琊园盆景书法展 王炘大师的盆景园! 武汉的这个盆景很值得一看! 纳景于盆,妙哉! 浙派盆景的主要荟萃地掇景园 喜欢“蛋蛋”盆景的盆友进来了~ 国外盆景大展欧洲圣盆景展 郑志林老师的盆景园~精品多多! 这个盆景小院中,以松柏盆景为主~ 阳刚之美盆景之男人篇 朽木不可雕?? 自然的缩影! 一盆一景一世界 弯下腰,拾起你无价的尊严 承接景观树、盆景造型。投稿,商务合作,请勾搭小雅:boyapenjing 每个人,都有一盆命定的盆景 诗意生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jd/3463.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日一练解析中药西药
- 下一篇文章: 上篇新教不断分裂的根本原因错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