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伍大黄贴穴疗喘证
1治疗方法 方药制备:取白芥子二份,生大黄一份,干燥后共细末,瓷瓶收藏备用;另取肉桂一份,梅花冰片半份,白芨适量分研细末,分瓷瓶收藏备用。 治疗范围:哮喘日久,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喘咳痰多,胸闷气紧,食不知味,大便溏薄者;喘息频作,痰稠不易咯出,心累气短,夜寐不宁者。 具体运用:穴位选择:取天突、膻中、肺俞(双)、肾俞(双)共六穴。以天突、肺俞(左)、肾俞(左)为一组;以膻中、肺俞(右)、肾俞(右)为另一组。一般不分男女老少,两组穴位均可选贴或交替贴换。调贴方法:用时取芥子大黄末3至6克置调器内,入白芨粉适量,加水、酒各半调匀后(干稀适中),做成黄豆大小丸,每用一丸,置于药膏(或胶布)之中,贴所取穴位上,一穴一丸。临症加减:一般情况下,外贴芥子大黄末即可。若喘证明显属虚寒者,加肉桂末1到2克;若明显属实热者,加冰片粉0.5~1克;根据邪正的盛衰,亦可加入其它药末。 注意事项:每次选用一组穴位,贴药前先用温水热敷,洗净穴位及四周,待干燥后方可行贴;一般贴药二日后去药,去药后隔日如法再贴,以症情治愈为止;若贴药后在短期内出现局部轻微痒痛无妨,如明显红肿,灼痛或奇痒难受时可即行去药,待红肿,灼痛消失后,如法再贴;若去药后发现局部有水泡者,待水泡干燥痊愈后再进行治疗,以症情治愈为止。此外,本法一般无禁忌症,取穴每次以三至五穴为宜。 2机理分析病 因喘证简称“喘”,指呼吸急促而言。《说文》:“喘,疾息也。疾,快速之音;息,一呼一息之胃”。疾息,即表示呼吸次数比常人快速。《内经》谓之喘逆,喘促或上气,喘息,一般通称气喘,系指以呼吸急促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其发病多与肺肾相关(肺为气之主,肾及气之根),常由风寒,痰饮,邪火等壅阻于肺,致使肺失宣降,或肾虚而不纳气,病久元气耗损,导致肺气失主,肃降失常而见喘咳复作而加剧,甚则缠绵难愈。历代对喘证的分型复杂,目前多数文献及临床医家均以寒、热、虚、实论治。 方药分析本法所选穴位,均有主咳逆,疗哮喘之功效。天突,膻中二穴,皆属任脉要穴,有开通胸阳,祛痰平喘之效。肺俞,肾俞左右四穴,虽为膀胱之经穴,然一为肺之俞,在宣肺助肺主气而司呼吸之功;一为肾之俞,具有交通上下,因肾纳气而平喘之效。临证之际,除上述六穴外,常可另选取其它与肺、肾相关的穴位加减使用,诸如命门、脾俞等穴。 本法所报药物中,白芥子味辛,性温入肺、胃二经。功专利气豁痰,通络止痛,温胃散寒,散结消肿。主治哮喘、胸痹、外敷阴疽、痰核等病。大黄味苦,性寒,入胃、大肠、肝三经,功效甚多,以泻热毒,荡积滞,活血行瘀,通腑定喘显著。二药相伍,寒温共济,攻中寓补,独具除痰涤饮、行气化瘀之功。盖痰饮祛,则喘息自平;瘀阻通,则正气自安。法中更得肉桂、冰片、白芨、白酒相助、无论寒热虚实之喘,皆有静水投石之应。尤与喘息日久,反复发作,屡治不愈之证,更相合拍。 针对性地选择好药物之后,权衡各药之间的相互用量至关重要。以行气豁痰,旨在祛邪为先,大黄用量次之,借其活血行瘀,蠲痰涤饮之力,以助白芥子速解标象,喘虽属本虚标实,然祛邪即可以扶正,“邪去则正安”即是此意;肉桂温肾壮阳,引火归元,固肾纳气,能助芥子伍大黄疗虚寒性之喘证而达“标本同治”之效,只缘本品大热而有劫阴之弊,且量不宜过重;冰片清化痰热,治风痰壅盛,热扰神错尤具专长,可助芥子伍大黄除实热壅阻,痰多稠粘咯之不利,以及痰热上蒙清窍,喘而汗出之症。鉴于本品性偏寒凉,恐有碍气机畅达,用量宜轻为妙。 此外,白芨之根,味苦,甘而涩,其性微寒。入肺、胃二经。功善敛肺止血,消肿生肌,主治咳喘咯血,便血,衄血等症。本品内含粘液质较多,配入方中除能助芥子伍大黄止咳平喘外,尚有粘合各药成形之功,故用量以适中为度。白酒味辛而甘,其性偏温,人体十二经脉,内外上下,无处不达,且具开郁散结,行气活血之功,少量佐入方中,借其通达之力,以助诸药迅速奏效。一言以蔽之,药物之间的相互用量孰轻孰重,临证之时应根据具体证情的表现特征而权变,方为万全。 摘自《中医外治杂志》年试刊号41页 培训信息 全国新型膏贴培训班即将开班 往期热点推荐 川芎嗪离子穴位点送治疗妇科病例临床小结 芦荟外用止血例 捏脊治疗脾虚易感儿95例疗效观察 威灵仙外敷神阙穴治疗梅核气小结 黄米酊治疗慢性溃疡31例临床观察 穴位埋植、穴位穿线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例 伸筋透骨熏洗汤治疗痹证50例 辨证罨脐治疗婴幼儿泄泻75例疗效观察 外治工作室电 话:-手 机:哪家看白癜风的医院好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得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jd/1695.html
- 上一篇文章: 芥子园中的梅花有多美
- 下一篇文章: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的科学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