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谱新传培训第一节课附件
原文 辱颜光禄书。 以图画非止艺行,成当与易象同体。而工篆隶者,自以书巧为高。欲其并辨藻绘,核其攸同。 夫言绘画者,竞求容势而已。且古人之作画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标镇阜,划浸流。本乎形者融灵,而动变者心也。灵亡所见,故所托不动;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画寸眸之明。曲以为嵩高,趣以为方丈。以叐之画,齐乎太华;枉之点,表夫隆准。眉额颊辅,若晏笑兮;孤岩郁秀,若吐云兮。横变纵化,故动生焉;前矩后方,而灵出焉。然后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此画之致也。 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披图按牒,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呜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明神降之。此画之情也。 译文(摘自网络) 承蒙颜光禄大夫来信。 (您在信中)以为图画不仅仅是技艺行业,如果达到了最高境界应该是与儒家经典《易经》同等重要的,而那些擅长篆书和隶书的人,却矜持地认为巧妙的书法比绘画更高明。在这里我要一一说明绘画的巨大价值,指出书法与绘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一般谈论绘画的,只不过注重形似而已。(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而且古人作画,并不是用来考察城廓疆域,指明州郡位置,标注要塞山丘,划分沼泽河流,而是以形神融合无间的自然山水感动人心而生之情为本的。自然山水的灵趣(即“神”)无所显现,它(灵趣)赖以栖息的山水形貌就不会感动人心。人的视野有限,看到的景象不能周遍。(为了避免这一遗憾)于是用一管之笔,去模拟生生不息的宇宙万物。以对自然山水局部景致的描绘,去表现眼睛所看到的广阔景象。用曲折的笔致去表现嵩山的高峻;用灵动有趣的笔致去表现方丈仙山的缥缈;用迅疾的笔致去表现华山的挺拔;用斜侧的点笔去表现突兀的山石。山的状貌像是人含笑时眉毛、额头、面颊及下巴的表情。孤立无偶的山岩与苍郁秀丽的林木,仿佛在吞雾吐云。(如果这样的话)笔致的纵横变化就能恰当地外化出心中勃勃的画意;作画过程与画法的前后分明、遵循法度便可很好地表现出自然山水的灵趣。然后按照“器以类聚”(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物以状分”(万物以形状区分)的原则点缀一些宫殿、寺观、舟船、舆车与犬、马、禽、鱼。这就是绘画的至理。 远眺秋云,神彩飞扬;面临春风,思绪壮阔,这种心旷神怡之乐即便是耳边有金(钟)、石(磬)演奏的乐曲,身边有珪、璋一样贵重的宝玉(象征权势)也是难以比拟的。展开画卷,抚摸图册,效果与翻阅《山海经》里的插图大异其趣。(画面上)绿树随风飘拂,白水激荡溪涧。啊!这难道只是心运手随的笔墨吗?其实自然山水的神韵早就降临到画中了。这才是绘画的情趣啊! ============================================================= 一个团队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打造这了本书,克服了多种苦难,当初北京和上海的几位资深书画藏家看到朱耕原老师具备深厚的传统国画的技法,同时他又是传统书画技法集大成者王石谷宗师的一脉传人,于是决定出这样一本书,以供学习国画的人参考,一生清高的国学大师朱季海先生听说这件事情后主动提出为书作序。 这些资深藏家不为盈利,只为普及书画传统技艺。他们计划承担所有的费用,包括朱耕原老师的人工费用,后来朱老师非但不要一分钱,而且还自掏腰包十几万元,因为朱老师知道这本书对传统书画艺术的传承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这本书开始之前就遭到了朱耕原老师的家人和学生的反对,他们认为这种投入太大,而且出版后也不一定得到社会的认可,然而这本书出版后立刻产生了轰动。 前几天接到了几位资深金融人士的万元的私人赞助,请《芥子园画谱新传》的作者朱耕原老师免费教大家系统学习国画。未来朱耕原老师会用这个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jd/1566.html
- 上一篇文章: 绘画教材芥子园画谱精选山水28幅
- 下一篇文章: 一条不可错过的图片性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