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常常告诉人家:“不要乱修啊!”你认为这样就是空,脑子越来越迟钝;这样搞打坐、学佛,我讲真的哦!智慧越来越差了,行为越来越懒了。这样坐起来“空”是很舒服的,世界上一大享受,而且告诉人家:“我在学佛,不要吵我,我要打坐”,实际上坐在那里--这是学懒,不是真的空;2、真的空是活泼泼的。你看,这个虚空多灵活啊,飞机可以在里头来去,原子弹可以来去,它不沾,这个是空,你做得到吗?你做不到啊。真达到空,你成功了、成佛了;没有做到,不如修“有”,所以佛教有一句话,教我们一切人修行“宁可执有如须弥山”,抓“有为法”来修,不怕你执“有”;“不可落空如芥子许”,不要随便修空,那是顽空。3、为什么抓“有”呢?因为“有”能够修心、能够调心,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的心最难管;修行人最难管理的是自己的心(思想、情绪)。所以我常常告诉青年同学:“一个人要征服天下很容易,没有办法征服自己;能征服天下的是英雄,但是英雄不是圣人,不能成佛,他没有办法征服自己。我不想征服天下、征服别人,能够征服自己,那是圣人,那就是得道。”征服自己就是把握自己的心念。我们的心念把握不住,怎么办呢?你说要“放下”,但谁能放得下?那讲得好听啊,“放下”就是。4、那我劝你放下,我放不下,个个都这样,等于人家碰到痛苦的事,“哎呀,你不要伤心嘛”、“哎呀,你不要这样”,他在哭,你还在笑哩,因为你不伤心嘛。所以劝人家容易,到你身上来就难了。真放下,就难了,谁能放下?放不下,就抓“有”。你把心收拢回来才容易放下,在中国文化儒家的道理,就是一个字:“敬”---恭敬的敬。我们大家学佛修行,做功夫不得力、修行不上路,因为大家心中没有敬,没有恭敬的心。5、不要说我坐在这里,心空一念就好了,万缘不起,那是大昏沉;即使做到完全“空”了,也不过是小乘的果位,因为你那个空还是意识现量的一个境界。那么,我说“有”呢?也是意识现量的境界。所以永嘉禅师告诉过我们:“弃有着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因此古人再三告诫我们修行的道理:“宁可着有如须弥山,不可落空如芥子许”。一落了空,转身很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jd/132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