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最绘画

沈行工年生于浙江宁波。画家。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年南京艺术学院油画专业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曾赴美国、日本讲学。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油画研究会理事。

他摆脱再现的束缚,通过对于形体平面化的处理,使画面色块并置以增强色彩的表现力。对江南匠心独运的提炼和概括,美感元素和谐地复活在画面里;他重视写生,珍惜在写生中获得的新鲜感受。

《秋日暖晴》82×86cm

锦绣家园

cm×cm

《蓝色的河湾》

38cm×45cm

《雪后山村》

76cm×76cm

蓝色河湾

80cm×cm

阳光下的田园

76cm×76cm

谷里秋深

cm×cm

江南古镇民居之一

80cm×cm

《地中海的明珠——希腊风景组画之二》

《巴黎街景》布面油彩

纽伦堡街景

60cm×50cm

法国蒙马特高地街景

35cm×27cm

《地中海的明珠——希腊风景组画之四》

蓝色调的静物

60.5cm×72.5cm

虔诚地向大自然学习,坚定地认为,绘画是高于客观自然的主观创造。他的作品有来自客观自然的生气与新鲜,又有强烈的个性。由此,沈行工确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诗意性油画。

《花与菓》91×72cm

《花与菓》

他的风景画有的是根据写生加以提炼的,有的则是根据自己长期积累的综合形象创作的,即使写生的风景画,他也敢于自由地配置色彩和在图式上发挥自己的构思能力。

花与菓

76cm×76cm

苹果与橙

65cm×cm

有黑色梅瓶的静物

60.5cm×72.5cm

蓝色调的静物

60.5cm×72.5cm

暖色调的静物

60.5cm×72.5cm

屏风前的静物之三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zp/8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