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凤池,[明]徽州(今安徽歙县)人。天启(一六二一至一六二七)间辑集雅斋画谱成书。注:我手头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明代万历到天启年的版本,一个是日本年刊本(中国清代康熙12年)。对比了一下,感觉日本版本用的纸张同明代版纸有点差异,而且次序也有所不同,日本版的序都删除了。有些文字不清晰的地方和封面,我上传年刊本。但所有图卷我会使用万历到天启年间的版本,我在PS中进行了重新分割并进行色阶调整,以使部分文字更清晰。《唐诗画谱》是由明代集雅斋主人黄凤池编辑,为诗、书、画三美合一的版画图谱,是徽派版画代表作之一。此本包含八种画谱:五言唐诗画谱、六言唐诗画谱、七言唐诗画谱、梅竹兰菊四谱、木本花鸟谱、草本花诗谱、唐解元仿古今画谱、张白云选名公扇谱。此套约刊印于年。实际准确称谓应该是《集雅斋画谱》。更为可贵收录了《唐解元仿古今画谱》,唐寅在世时其作品散佚很多,去世后有收藏家兼爱好其作品的”粉丝“收集其作品,黄凤池收录了唐寅的作品也是大功一件,令唐寅的部分作品得以存世。黄凤池《唐诗画谱》内含内容此书不但画谱种类齐全,观赏性强,艺术价值很高,虽然其印刷技术不如《十竹斋画谱》和《芥子园画传》那么有精美,也没有套色印刷,但是其影响力丝毫不输前两者,甚至远超两者。原因无非这是一部”跨界“的图书,图文并茂的图书。唐诗画谱目录此书在明代印刷发行之后非常畅销,也成就”集雅斋“的”驰名商标“之名,黄凤池被人称为儒商,其具有敏锐的生意头脑,也有很深的文化造诣,从他能创造性选题成书就能看出来。此书的畅销也让黄凤池成为明代赫赫有名的书籍商、出版商,时人对其评价很高。我刚看到此谱时,很喜欢,因为书的以诗入画,以诗配画,选题独特,里面的唐诗作者没有厚此薄彼,而是广泛选题,《唐诗画谱》中的诗选唐代的五言、六言、七言各五十首左右,并请董其昌、陈继儒等做序,绘画方面由当时的著名画家蔡冲寰、唐世贞绘制底稿,再由名工刘次泉等刻版高手雕予木板成版,加上一部画说法中集中诗、书、画、刻四美,堪称“四绝四美”。被时人誉为“诗诗锦绣,字字珠玑,画画神奇”。注:此类画谱中诗画的并不是在同一帧(右图左诗)对应的,而是前图,后面才是诗文,所以阅览时须注意《集雅斋画谱》唐诗五言按照当代话来说:这是一本融通各种艺术门类的“跨界”图书。前面的诗书可以增加阅读者的文化修养,后面的画谱则可以增强阅读者的书画鉴赏能力和绘画能力。注:《唐诗画谱》上半部分的唐诗卷(日本年刊本)已经发布在我的百家号,有兴趣者可以查找参阅,本文只发布《梅竹兰菊四谱》,后面的内容会逐步发布。”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也是因为《唐诗画谱》出版后的畅销而冠名,成就了”四君子“之实。而且历代画家文人墨客不但用“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在明以前时代”梅兰竹菊“无论在书画领域还是在诗文领域,均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著作,唐诗宋词等都有很多梅兰竹菊的作品广为流传。正是有如此的传统文化沉淀在先,所以被称为”四君子“也是实至名归,水到渠成之事。梅竹兰菊四谱当然四君子并不是书名所引出的,黄凤池辑得《唐诗画谱》中《梅竹兰菊四谱》卷中,因为有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写的序,陈继儒在《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中题到:“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遂成就”梅竹兰菊四君子“之名。陈继儒题序陈继儒题序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它们的精神寄托是: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并各有它的特色,归纳下来如下: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梅竹兰菊》之梅谱《梅竹兰菊》之梅谱《梅竹兰菊》之菊谱用日本版补正上面两图文字补正上两图的文字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补正上两页缺失部分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兰谱因为万历版不清晰,直接上日本版)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梅竹兰菊》之菊谱《梅竹兰菊》之菊谱《梅竹兰菊》之菊谱《梅竹兰菊》之菊谱《梅竹兰菊》之菊谱《梅竹兰菊》之菊谱《梅竹兰菊》之菊谱《梅竹兰菊》之菊谱《梅竹兰菊》之菊谱《梅竹兰菊》之菊谱《梅竹兰菊》之菊谱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也是古代文人墨客精神信仰精神寄托所在,无论是出世、入世、避世,自然要用象征物来代表,梅兰竹菊,恰好分春夏秋冬四季,中国文人崇拜敬仰“四君子”,表达古代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也是文人们追求高尚傲骨铮铮思想境界的象征。对中国历史文化和人文历史了解越深,越是能体会到,中国古人会借物喻志,借物言志,借物言学,道释儒虽然有争斗,但是在大的层面却是和谐共处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佛家禅理,儒家的仁爱,道家的无为而治,深刻影响到每个古代文人,并嵌入他们的基因血液中。他们会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厚意思,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成为有血有肉丰满的形象,从而成为人格的象征和隐喻。他们会在绘画中借物喻志,会在诗文歌物咏志。所以《唐诗画谱》尤其是书里面的《梅竹兰菊四谱》,在那个时代,成为广受欢迎的书籍也不难理解,而且此书即使在现代来看,也是具有极大的艺术价值和先进性的。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zp/13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