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培鲁做客雨润书画院,精妙诠释谢赫六法
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 https://m.39.net/pf/bdfyy/xwdt/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夏和顺 △崔培鲁演讲《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及谢赫“六法论”》 5月15日,著名画家崔培鲁做客深圳市雨润书画院,作题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精神与谢赫“六法论”》的艺术讲座。崔培鲁认为,《周易》所谓“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理论基础,后来庄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与孔子的儒学思想一脉相承,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谢赫总结出中国画的六个特点即“六法论”,对后世影响巨大,迄今无人超越。崔培鲁现场为艺术爱好者及书画界同行表演绘就葡萄图,边作画边解读,理论与实践结合,精妙诠释谢赫“六法”,赢得满堂喝彩。 崔培鲁字也鲁,号鲁芳斋主,山东枣庄人,从艺迄今已逾一甲子。他早年就读临沂艺术学校,师从著名画家王小古,后入读中央美院国画系研修班,受郭怡孮、高冠华等名师指导,技艺更为精进。崔培鲁年调入深圳特区,创办南山画院,主持南山区文化馆达30年之久。他曾赋诗:“岭南荔枝红,泰岳葡萄香,南北两地生,粤鲁皆故乡。” △崔培鲁现场挥毫 崔培鲁说,咏物寄情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传统绘画是笔墨艺术,书法是其先导,古代大画家都是大书法家。南北朝时期,南齐谢赫撰述《古画品录》,收录从三国吴至南朝齐代27位画家,分为六个品级,评其优劣,他总结中国绘画的六个特点,也成为后世品评中国画的六条艺术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和传移模写。 崔培鲁解释,“气韵生动”源于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山水画中的山石树木、飞流瀑布、云雾缭绕的景象是具体表现,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就达到了气韵生动的境界,成功的写意花鸟画也应达到这个境界。“骨法用笔”说明笔墨与绘画的关系。“应物象形”指经过观察、体悟后表现现实中的景物,花鸟山水,记在心里,用在笔上。“随类赋彩”讲的是用色,古人已经可以用很多种颜色。“经营位置”指绘画要有良好的布局,使构图和谐。“传移模写”就是师法古人,古代宫廷画师要临摹名作,现代名家齐白石也临摹过《芥子园画谱》。 崔培鲁认为,“六法论”中“气韵生动”是总结和根据,也是其他五法实践的基础。他结合自己的从艺经历,认为中国画应该创新,但没有传统的创新是无本之木。书法是中国绘画的先导,要学画就要先写字,他自幼临帖,先学柳体,后学颜体。他还说,印章是独立艺术,用到画上就是画的组成部分。 △崔培鲁展示绘成的葡萄图 崔培鲁的国画作品取材广泛,早年得王小古水墨花鸟画法精髓,在行内以“崔葡萄”“崔牡丹”著称。演讲结束后,他现场挥笔,以绘画实践进一步诠释谢赫“六法”,边绘边解释。顷刻间绘就一幅葡萄图,落款题“如今不作青藤叹,颗颗骊珠照眼明”。 深圳市雨润书画院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积极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当天的讲座是其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之一,崔培鲁还被聘为艺术顾问。 审读:谭录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zp/12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物山上种树心底开花老农刚强兄弟
- 下一篇文章: 人物丨往事沉浮笔入山河宋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