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作为古代最为推崇气节的花卉之一,自古就被认为能轻身益气,令人长寿有征。菊花在中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画家以菊花为题材吟诗作画众多,因而历代也留下了以菊花装饰陶瓷的名品佳作。

清乾隆重阳菊艳款内青花外蓝地洋彩开光菊花纹大碗

清嘉庆蓝地轧道粉彩开光菊花纹碗

宋代:纹样秀丽

宋代陶瓷精美绝伦。宋瓷的装饰题材,喜用花卉纹饰,纹样秀丽,线条流畅,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从此,陶瓷菊花纹装饰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

宋代湖田窑六方菊花纹带盖梅瓶一对

耀州窑青釉模印缠枝菊花纹碗(北宋)

宋代白釉珍珠地刻劃花菊花纹腰圆枕

宋代陶瓷装饰手法质秀繁多,菊花装饰技法有刻划花、剔花、印花等,主要以刻划花、剪纸贴花为主。

南宋郊坛下官窑菊花盘

宋代耀州窑青釉刻花菊纹注碗

元代:技法为主

元朝的建立。但戰爭也對經濟和文化的破壞很大。然而由於客觀形勢的需要,對於陶瓷業的發展是比較重視的,元青花受蒙古族文化、漢族文化、伊斯蘭文化的影響,是三種文化的結晶。裝飾和表現內容也隨著時代的發展發生了相應的改變。

元青花菊纹鼎式带座炉

元青花花卉纹小罐

元代菊花紋以青花瓷上為典型,其裝飾風格是花瓣多不填滿留白邊。花蕊多畫成網絡狀葵花形,或成由裏向外旋的螺旋紋。陶瓷菊花紋往往與其他象征性的紋飾組合,共同表達美好的願望。例如菊花和牡丹、蓮花組合寓意“富貴連壽”,秋葵、芙蓉、菊花、雞冠花、石竹、桂花、海棠、南天竹、蘭草九種秋草的紋樣圖寓意九秋同慶。

元代青花折枝菊花纹梨壶

元青花菊纹鸟食罐

元代白釉黑彩折枝菊纹四系瓶

明代:表现多样

明代为我国陶瓷史上的成熟与繁盛时期。明初由于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促进了当时手工业的生产和发展。加之社会相对安定,城市的繁荣,也增加了手工业的需求。因此手工业在明代有较大的发展,这其中自然包括陶瓷行业的生产。此时菊花纹在瓷器上的绘制较前面几个朝代相比也更加广泛。明代有菊花纹的瓷器仍然以青花为主,同时期品种也更加多种多样,釉上彩、斗彩竞相成为新的时好。但是由于时代的不同、君主的喜好、技术的进步、材料选用等原因,明代陶瓷上的菊花纹也具有不同的形式表现。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菊纹大碗

明龙泉窑青釉暗刻菊花纹花盆

明代前期菊花纹多承袭元代青花瓷器纹饰,且这一时期菊花纹最为多见。在此期间的官民窑都得到了极大地发展,青花菊花纹饰也是丰富多彩。此期间菊花纹饰花形饱满,纹饰简约夸张,线条生动流畅。

明洪武釉里红缠枝牡丹菊花纹墩式碗

明洪武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菊纹碗

明中期的正统至天顺年间由于皇室争夺权位,内忧外患十分严重,在这期间官窑菊花纹所见甚少,多为民窑瓷器。成化菊纹以宁静淡雅为主要特色,特别是斗彩菊纹,典雅精致,虽然构图上有图案化倾向,但花朵较为写实。

明中期龙泉窑菊花纹花盆

明中期折枝菊花纹青花大盘

明代后期是政治、经济开始逐渐走向衰落阶段,制瓷业也受到了影响,大部分产品制作较为粗糙,工艺不精。这一时期菊花纹瓷器,构图虽较为疏朗,但绘制粗糙,不精细,艺术成就感不高。

明后期龙泉窑菊瓣纹盘

清代:色彩艳丽

清代是中国传统瓷器在封建王朝的千年瓷器长河中的最后绝响,它的艺术成就在今天依然光彩夺目,尤其是康乾盛世创造的辉煌,更是今日难以逾越的。由于官窑的制作往往是不惜工本的,这样就创造出了像琅彩、粉彩、素三彩及一系列的单色釉新品种。

清康熙五彩菊花纹杯(一对)

清雍正粉彩富贵长寿图折腰碗

清嘉庆矾红描金菊花纹长颈瓶

清代陶瓷菊花紋裝飾技法尤為豐富,還有不少創新。裝飾手法綜合了前朝的多種工藝,各種高溫色釉和青花、釉裏紅、鬥彩、五彩,應有盡有。又創造了粉彩、琺瑯彩、等新品種,其中以琺瑯彩、粉彩裝飾菊花紋為主。與明代相比,清代的寫實菊花紋畫工更為細膩,色彩艷麗,尤以粉彩、琺瑯彩菊花紋稱絕於世。

清雍正粉彩锦地菊花纹盘口瓶

清乾隆青花粉彩菊花纹天球瓶

清道光蓝地轧道粉彩开光菊花纹碗

菊花纹饰象征长寿,又用以表现人不屈不挠的气节,此明显地从菊花有耐霜雪的特性引申发展而来。她又是多子多福的象征,花色有黄、白、红、紫等,五彩缤纷,引发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

清光绪永清庆长春款黄地墨彩菊花纹长方形花盆

清道光黄地轧道粉彩花卉开光菊花纹碗

民国初洪宪款粉彩菊花纹赏瓶

-End-

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编辑整理:景德镇陶瓷典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zp/10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