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画树起手四岐法一二株画法二
《芥子园画传》新解编者按:中国古代画传及画法浩如烟海,是当代中国画创作、探索的重要源泉,对其进行梳理、研究及运用,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专业关系,本工作室仅从艺术角度进行选择性解读,而不做逐字逐句的翻译,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同行多多指正。第一章:画树起手四岐法(一)原文:画山水必先画树,树必先干。干立加点则成茂林,增枝则为枯树,下手数笔最难,务审阴阳向背,左右顾盼,当争当让,或繁处增繁,或简而益简。故古人作画,千岩万壑,不难一挥而就,独于看家本树,大费经营。若作文者,先立间架,间架既立,润色何难。当熟四岐,后观诸法。四岐者即画家所谓石分三面,树分四枝也。然不曰面而曰岐者,以见此法叁伍变幻,直若路之分岐,熟之则四岐之中面面有眼,四岐之外头头是道,千头万绪皆由此出!”解读:1:这段文字开篇即道出树在山水画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尤其是“当家树”在一幅山水画中的重要性。说它重要,是因为它能使山水画建立间架结构,使画中各部分有机连接,避免出现松散和平板等问题。说它复杂,是因为一棵树当中即包涵了阴阳向背之物理、左右顾盼之情态、有争有让之相互关系、繁简疏密之节奏对比等诸多因素。2:画树法说四岐而不说四面,是因为树枝的形态基本上是线性的,一条线不能成面,但树枝有前后左右的空间方位,恰如路之分岐。3:面面有眼,头头是道,也正是山水画的画理之一,山水画中蕴涵了画者对天地宇宙的深刻理解,山水是活的,所以四通八达,畅然一体。树,因其枝干四岐而出,故能揭示各种空间指向,构造出山水画的空间意境。第二章:二株画法(二)原文:二株有两法,一大加小,是为负老;一小加大,是为携幼。老树须婆娑多情;幼树须窈窕有致。如人之聚立,互相顾盼。解读:1,画中出现邻近的两棵树时,造型要有变化,避免雷同。(形式)2,应当赋予树木人类的情感,令两树之间有情感的互动,这样的画才动人。(内容)策划:许华新解读:墨语排版:秋明出品:桂林龙门书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yl/12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颐和园大树修剪班班长杜劲松独树成景剪出树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