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和密码 https://news.360xh.com/202109/23/66346.html
年9月《潘韫华书画展》《芥子园画传》是清代重要的绘画技法图谱,从康熙十八年(一六七九)刊出的《芥子园画传》初集至今三百多年里,没有一部画谱超越它在艺坛的地位。美术史学家王伯敏先生认为:『二百五十年以来,在历代画谱中像《芥子园画传》那样产生巨大影响的画谱,史无前例。』『《芥子园画传》在绘画史上的贡献,那是不可磨灭的。』王一亭与吴昌硕诸闻韵赠潘韫华《闻韵花卉画册第一集》提起《芥子园画传》,总是要由『芥子园』说起。芥子园是明末清初戏剧家李渔的一座私家园林,修建于江宁(今南京)。李渔(一六一一—一六七九),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李渔擅长小说、戏曲,在造园艺术方面也颇有造诣。他在一六五七年定居南京,在风光秀丽的周处读书台附近建芥子园。他一生中所构筑的园林众多,以金陵芥子园最为其造园才能和思想的代表。『芥子园』也是李渔在金陵期间开办的一家以卖文刻字为主的书肆的名字,芥子园甥馆与当时的胡氏十竹斋、汪氏环翠堂齐名。李渔在《笠翁一家言》提到了芥子园:『芥子园之地,不及三亩。』『金陵别业,地止一丘,故名芥子,状其微也,往来诸公,见其稍具丘壑,谓取芥子纳须弥之义。』李渔之所以给园名起作『芥子园』,就是比喻芥子园虽然小得如芥子一般,却能容纳须弥。只可惜,在李渔迁居杭州之后,芥子园三易其主,到民国初期已呈一片破蔽之像,如今更痕迹无存。徽州古韵68-cm白社《芥子园画传》是李渔的女婿沈心友在李渔晚年,为弥补李渔『余生平爱山水,但能观人画而不能自为画』的遗憾,而悉心策划、出版的一部画谱。沈心友将家中原存的李流芳所画四十三页课徒山水稿请当时山水画名家王概整理增编,历经三年,增编至一百三十三页,并分门别类的介绍了山水画的技法和临摹古人的四十幅山水作品,通过木板彩色套印,编辑成册,形成《芥子园画传初集》。林风眠作品张迁碑碑文拓片局部初集刊行后,受到画界重视。这时李渔已逝,其婿沈心友拿出名隽诸作,请王概及其两个弟弟王蓍、王臬进行重新整理。经过三人十多年的斟酌增删,在三兄弟暮年的时候完成了《芥子园画传》二集《梅、兰、竹、菊》共八卷和三集《草虫花卉(草本)谱》《翎毛花卉(木本)谱》两册四卷。听松图50-50cm家住黄土高坡-cm《芥子园画传》在刻印的过程中,王蓍负责『摩今证古,斟酌尽善』;王臬负责『钩勒影魔各色,上之枣梨』;王概负责『每册将成,品编定』;沈心友则『不惮寒暑,凡一花一草,一字一句,虽挥汗如雨,指冻如雨,必就与宓草摹今证古,斟酌尽善,始付剞劂。』听泉图50-50cm这三集《芥子园画传》非常受读者的喜爱,于是书商纷纷恰购版权,在各地翻刻刊印了不同版本的《芥子园画传》。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不同版本如姑苏赵氏书业堂、三多斋、有岂堂、金阊书业堂、苏州文光堂、金陵文光堂等都属于这个时期的翻刻本。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大阪文山堂和日本河南氏等也翻刻出版了《芥子园画传》,虽然内容有差异和变动,但对《芥子园画传》的海外传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yl/12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