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艺国际秋拍版刻千秋枣梨旧影
版画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版画在明清的五六百年中处于黄金时代,版画艺术在文人、书贾、刻工的努力经营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明清版画的最大特点是当时大量的文人墨客纷纷参与到了戏曲、文学插图的创作中,充分发挥了版画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创作了大量美轮美奂的木刻版画精品。因其特有的艺术性、稀缺性还有特殊的版本价值,古版画也成为近年海内外研究收藏的热点。 此次秋拍有幸征得多件珍稀版画精品,包括明万历三山道人刻步月楼重修本《新刻全像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二十卷一百回》,缪荃孙、徐乃昌、吕贞白、黄裳等递藏清嘉庆十六年()松江沈氏古倪园复刊宋景定本《梅花喜神谱》、清康熙芥子园原刊初印本《芥子园画传初集》、清光绪间潘氏初刻初印本《椒石画册》、清宣统三年()文美斋木版水印《文美斋诗笺谱》、清康熙五十一年()内府朱墨套印本《御制避暑山庄诗》、清内府刻本拓本《御题棉花图》等。 梅花喜神谱二卷(繆荃孫、徐乃昌、呂貞白、黃裳等递藏) 宋宋伯仁撰 清嘉庆十六年()松江沈氏古倪园覆刊宋景定本 一函两册开化紙线裝 鉴藏印:芝荣印信、大呂、呂生、会稽章氏藏书、黃裳壬辰以后所得、荃孙、贞白、黄裳藏本、南陵徐氏、黄裳青囊文苑、云轮阁、积学斋徐乃昌藏书、吕贞白、罗蕙高、碧双楼、贞、贞白乙酉以后得 題跋:癸酉二月廿又二日南昌万少峰三君赠。 北京华艺国际秋季拍卖会 疏影横斜暗香浮动 ——沈氏古倪园本《梅花喜神谱》小识 我国历史上可考最早有明确刊刻时间的版画,是发现于敦煌藏经洞唐咸通九年(年)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随着雕版技艺逐渐发展成熟,到了宋代,版画艺术更是繁盛于宫廷、文人及民间的刻书作品中,宋刊本《梅花喜神谱》可以说是此中白眉之作。此谱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刻画谱,不论是在版画史、印刷史,还是绘画史、鉴藏史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梅花喜神谱》作者宋伯仁,字器之,号雪岩,南宋嘉熙年间(~年)人,历监淮扬盐课,能诗画,一生爱梅,自称有"梅癖"。梅开时节,无论清霜寒月,每于竹篱茅屋边"嗅蕊吹英,挼香嚼粉,谛玩梅花之低昂俯仰、分合卷舒",感其"清奇俊古,红尘事无一点相着"。以此画梅品,又从中精选百品而成此谱,计蓓蕾4枝、小蕊16枝,大蕊8枝、欲开8枝、大开14枝,烂漫28枝,欲谢16枝、就实6枝,果是俯仰开合,各尽其态。每品又配诗一首,相得益彰。 《梅花喜神谱》初刻于宋嘉熙二年(),此本现已不见传世。景定辛酉年()金华双桂堂有重刻本,流传至今也已成为孤本,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双桂堂本《梅花喜神谱》中名家品鉴题跋众多,盛赞其独开生面,别有会心,如夏鼎商彝,伧俗辈未许覯。有谓酷暑展读,如啜清泉;有称目衰,观而顿令眼明。著名画家蒋仲篱阅后竟想将其据为己有,致使藏书家于昌遂声明非深交十年不得借阅此书,可见时人对此书的推崇。近代著名收藏家吴湖帆得到此本后,又遍请诸友绘画题诗,更是以其名书斋,为梅景书屋“梅”字之由来。 中国版画在明清更加繁盛,版画艺术在文人、书贾、刻工的努力经营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明清版画的最大特点是当时大量的文人墨客纷纷参与到了戏曲、文学插图的创作中了,充分发挥了版画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创作了大量美轮美奂的木刻版画精品。双桂堂本《梅花喜神谱》的发现也堪称佳话。晚清藏书、刻书家黄丕烈,嘉庆辛酉()偕友北上,到北京琉璃厂淘“未见书”,于文萃堂书肆得宋刻《梅花喜神谱》,叹为奇缘,喜极而再三题咏。黄丕烈得到此书后,请由姻友袁寿阶影写副本二,一赠阮元,一存袁氏五砚楼。后袁寿阶病故,黄丕烈为表示纪念,取五砚楼影写本,在沈绮云的资助下刊行了《梅花喜神谱》己知的第一个影刻本,沈氏古倪园本《梅花喜神谱》自此闻名于世。叶德辉《书林清话》卷八记载:“松江沈绮云所刻宋本《梅花喜神谱》颇为博雅君子所赏鉴。鲍渌饮刻《知不足斋丛书》,亦附刊焉。”古倪园本具体刊印数量未得其详,据高野侯在其影印本中的题跋可知,早在民国时期,古倪园本就已“兼金未易得”。 按照《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的标准,善本划限到乾隆为下限。实际上,古书的价值包含多种因素,不能仅凭年代来衡量。嘉、道以来所刻的书尽管年代较近,传本渐多,但仍不乏珍罕难得之书,古倪园本《梅花喜神谱》就是此中珍品。这种木刻画谱受传统雕版刷印技术所限,流传十分困难。刻制一套带图的书板所需成本极昂,所能刷印的次数也十分有限。与普通的文字性书籍不同,因为后印本板子破损断裂多,刷印出来的“邋遢本”画谱,其实用性和观赏性都大为降低。这类书籍在清代芥子园画谱出现以前,几乎是很难用来盈利的,更主要的是古代文人雅士赏玩之物。 在《梅花喜神谱》的盛名之下,清代翻刻版本众多,已知的有嘉庆鲍廷博知不足斋丛书本、道光六年七十二芙蓉仙馆本、咸丰叶氏翻刻知不足斋丛书本、光绪九年后知不足斋本等,民国后更有多种影印本刊行,而以嘉庆沈氏古倪园本最为稀见。其中七十二芙蓉仙馆本和后知不足斋本,由于版式面貌和古倪园本较为相似,所以容易混淆。 四种《梅花喜神谱》牌记对比图: 清嘉庆鲍廷博 《知不足斋丛书》本 清道光六年 《七十二芙蓉仙馆》本 清咸丰叶氏翻刻 《知不足斋丛书》本 清光绪九年 《后知不足斋》本 四种《梅花喜神谱》卷上首页对比图: 清嘉庆鲍廷博 《知不足斋丛书》本 清道光六年 《七十二芙蓉仙馆》本 清咸丰叶氏翻刻 《知不足斋丛书》本 清光绪九年 《后知不足斋》本 早在民国时期就曾出现过混淆古倪园本和后知不足斋刻本的事情。年中华书局《梅花喜神谱》影印本,卷末可见底本藏家高野侯之跋:宋器之《梅花喜神谱》宋刻孤本,为述古秘籍,黄荛圃得之,珍如拱璧,题咏至再。又以袁寿阶影摹本付古倪园沈氏翻雕,由是著闻于世。咸丰中归斥山于氏,既为吴县潘氏所有,什袭而藏,遂不复觏。古倪园影摹本雕印绝精,红羊劫后,流传亦极尠,值兼金未易得也。比来藏家旧籍转鬻于肆,中有是谱,沈刻初印也,亟论值购之。实际上,高野侯的这个所谓古倪园影摹本,既没有黄丕烈的刊书跋和王芑孙夫妇跋,也没有古倪园牌记和刻工夏天培的名款,宋伯仁序首半叶的“宋本”方章上粗下细,和后知不足斋本完全相同,据此可以判定,高野侯提供的底本应该是后知不足斋本。 四种《梅花喜神谱》卷下首页局部对比图: 中国书店古倪园本 华艺古倪园本 清道光六年 《七十二芙蓉仙馆》本 清光绪九年 《后知不足斋》本 其实嘉庆古倪园本和道光七十二芙蓉仙馆本、光绪后知不足斋本这两种翻刻本并不难判别,三者最直观的区别在于纸墨与开本不同:纸墨方面,古倪园本为沈氏刊刻的非营利性赏玩之本,所见诸本均为开化榜纸、乾隆佳墨刷印,呈现效果纸精墨润,开卷心动;而后两者采用竹纸、普通墨印刷,相形之下则显得枯槁无味。开本方面,古倪园本开本宽大,天头地角大量留白,版心显得精致可爱,而后两者则不存在上述特征。进一步校对版式内容会发现三者更多不同,后知不足斋本和七十二芙蓉仙馆本对诸家题跋以及摹刻印章的删改暂且不论,最为直观的判别如卷下首页板框右上角处,古倪园本横竖板槽对接处有一块状突起,七十二芙蓉仙馆本、后知不足斋本并没有这种特征。 由于七十二芙蓉仙馆本、后知不足斋本并非以古倪园本为底本刊刻,而是另行影抄上版,所以版刻面貌仅是形似。以下卷卷名首字“梅”字为例,古倪园本“每”旁竖折笔划穿过横折钩呈交叉状,而七十二芙蓉仙馆本并未穿过;古倪园本“每”旁第一笔撇划短促有力,为典型欧字结体,而后知不足斋本撇划绵软且明显偏长,已与“木”旁末笔相连接。通观三者刻字,古倪园本字体肥硕而具有弹性,另两种版本字体近枯柴体,且笔划之间并笔叠划情况严重。 可信的古倪园本《梅花喜神谱》版本,国内历年拍卖会中可查记录仅有两次:年中国书店春季拍卖会和年卓德春季拍卖会。在年中国书店春季拍卖会中,拍品虽下半部分水渍较重,仍以近50万元的价格成交。国外近期拍卖出现一部,可惜第一册品相略差,无任何藏章。 中华书店本 华艺本 年卓德春季拍卖会中,拍品作为拍场图录封面,以38万元起拍,惜因内容不全而未能成交。对于内容不全的解释,卓德认为拍品为尚未定稿的最初印本。拍品说明中称:拍品较原本欲谢十六枝及就实六枝仅作欲谢十枝便是结尾,欲谢未完似乎并有意未刻就实部分。古倪园本《梅花喜神谱》原是沈恕为夫人曹兰秀学画而刻,但事未竞而曹兰秀产女亡故,沈氏悲痛之余心灰意懒,为爱妻学画而刻的《梅花喜神谱》意义已然被消解掉。而梅谱中的欲谢、就实部分恰好写梅花凋零凋谢,是否为沈氏悼念亡妻以未竞之梅谱雕板改印此册则未置可否。 清人撰述中初印本卷秩较少,后来陆续增加的情况时有所见。但一副书版雕刻完毕,刷印伊始应该版面明丽,神完气足。卓德本文字漶漫,版框、行格出现断版,显然不具备初印本的面貌。史料记载,沈恕于嘉庆十九年(年)去世,彼时沈氏家道己中落,其后代不能守,古倪园本的雕版板片遂流出了沈家。板片流出后的刻本,刷印质量下降,用纸亦不精。由此推断卓德本有可能是此种刻本。 卓德本 华艺本 华艺此次征集到的这部沈氏古倪园本《梅花喜神谱》纸张为开化纸,洁白细腻不见帘纹,版面图谱清晰灵动、文字锋芒毕现,与文献记载“桃花纸初印本”的特征相符,确为古倪园极初印本。华艺本为初印本的另一特征,见于梅谱内容后的向氏后序版面。细观此本可以看到,向氏后序首页版框外右下方摹刻“静好楼”、“绮云澧香夫妇印记”两方古倪园主人印,此二印为沈恕、曹兰秀夫妇于百宋一廛观赏宋版时所钤盖。由于加刻的两方印章位于版框之外,很有可能是用小木块钉于后序首页板片之上,日久木块脱落,所以稍晚刷印之本看不到此二印。华艺本与中国书店本都存此二印,均为初印之本。 中国书店本 华艺本 更为难得的是,华艺本经云轮阁缪荃孙、积学斋徐乃昌、式训堂章硕卿、碧双楼吕贞白、来燕榭黄裳等著名藏书家递藏。缪荃孙与徐乃昌的关系自不必多说,二人自光绪十四年(年)在北京琉璃厂因购书结识后,书信往来密切,相互请益版本之学,成就一段书林佳话。而徐乃昌与章硕卿的情谊,可能并不为人所熟知,徐乃昌在其《积学斋藏书记》中曾多次提及“旧友章氏”的藏书,章硕卿去世后,其藏书善本又多归徐乃昌。 通过鉴藏印与题跋可知,此古倪园本《梅花喜神谱》经多位藏书家旧藏,最曾归于黄裳。黄裳得到此书后非常得意,在其所著《清代版刻一隅》中详加记述。他认为沈氏古倪园本,“为沈绮云倩黄荛圃用袁寿阶手摹宋本重刊,刻手精妙,然终未能与原书毫发悉合,版心题字亦各不同,影摹收藏图记亦有朱白文之异。然系此书重刊之第一本,初印用开花榜纸,墨色晶莹,由士礼居黄氏为之经营,遂成精本”。查《劫余古艳》书影,书中所载之本与华艺本不同,似乎只有黄裳一人收藏印数枚,无他人藏书印。由此推断,华艺本应为黄裳旧藏古倪园本《梅花喜神谱》未经刊载之副本。 黄裳《劫余古艳》中藏本 此次华艺秋拍的古倪园本《梅花喜神谱》实属难得,初刻初印,品相极佳。后序首叶右半版框外摹刻“静好楼”、“绮云澧香夫妇印记”两方古倪园主人印,卷首宋伯仁自序及目录、正文,至卷末向士璧《梅花谱后序》、叶绍翁跋,均影自宋本。其间为宋本所无者,一为古倪园刊记,见于向氏后序第二叶左半叶正上方空白处:“嘉庆辛未云间古倪园沈氏用影摹宋本重雕。”二为翻刻刻工款,见于叶跋左半叶上方,双行小字:“侨吴七十老人魏塘夏天培镌。”三为摹刻的收藏印鉴,共三十八方,其中有十一方不见于宋本。叶跋之后,古倪园本又增加了宋本所无的两篇附录、钱曾《读书敏求记》“梅花喜神谱”条、四首《探春漫》词并序,最后是黄丕烈、王芑孙及曹贞秀跋各一篇。 拍卖会时近梅花含苞待放之日,若有识藏家竞得此本,携归书斋,暗香浮动赏梅谱,不啻为一快事。 一卷描神笔,更消得、疏帘清昼。珍重卷书,芸窗如坐花国。 翁连溪(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版画精品预览 芥子园画传初集(原刊初印本)「另有专文,敬请期待」 清王概編 清康熙芥子园套色印本 一函五冊开化紙线裝 钤印:笠翁、青在、家在鸳鸯湖上、长水王蓍、湖上陈氏、扶摇、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一丘一壑、师古、鹿砦、不知而作、岘峰、迂、半癡、臥游等 鉴藏印:孙氏星华珍藏书画记、西峰收藏、读书积岁月益寿补蹉跎 題跋:芥子園山水卷刊刻最难,格调亦最高,此卷有笠翁书传四字签条,乃美术史宝貴文献,传世康熙本仅此书与容庚先生藏本有之周小英印(白文) 康熙本签条題笠翁书传前人向未述及,辛丑六月。净琉璃室(白文) 北京华艺国际秋季拍卖会 「另有专文,敬请期待」 新刻全像三宝太监西洋記通俗演义二十卷一百回 明罗懋登著 明万历三山道人刻步月楼重修本 四函二十冊竹紙线裝 是书扉頁分三栏,右栏上作“三宝太监全传”,下別題“映旭斋藏版”,中栏大字書名“西洋记”,左栏題“步月楼梓行”。卷首录万历丁酉岁罗懋登自敘,后为二十卷一百回目录。每卷有五回,回目成双,多以人名罗列。在文字使用上说话的语式甚多,頗似话本。每卷首页第一行均題“新刻全像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卷次”,下署“二南裡人編次”、“三山道人绣梓”。全书共計二百幅版书。每一回有两幅,成雙的回目分別為兩幅插圖的標題,縮刻在兩幅版畫的右上角。第一幅插画安排在该回首页的下半叶和下一叶的上半叶,合成一幅大型版画,版画两旁分撰题句,颇具匠心。第二幅插图则绘在该回将近结尾的地方。这种安排是明末比较精刻的小说才具有的情形。版画古雅细致,向达先生称此百回本之插图不是俗手所绘,非胡乱涂画可比。 著录:《中国古籍善本总目》集部小说类第页、《中国善本书提要》、《积学斋藏书记》、《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图录》。 北京华艺国际秋季拍卖会 御題棉花图 清拓本刊本 一函一冊紙本经折裝 提要:清乾隆间直隶总督方观承命人编绘棉花栽培与纺织图谱一套,乾隆三十年()弘历南巡时,方观承将之进献给乾隆帝,帝见之甚喜,并为题诗。后方观承将原本呈进,以摹本付刻上石,名为《御题棉花图》。清嘉庆十三年,嘉庆帝命内府以进呈本为底本进行雕版刷印,故《棉花图》存世有拓本与雕版刷印本两种。此拍品图为传统雕版刷印,乾隆题诗则据刻石墨拓,黑白相映,形成极大的反差,更增添欣赏的美感。是研究我国植棉史、棉纺织业史及清前期社会经济形态的重要资料。随书附赠清装裱册页一册。 北京华艺国际秋季拍卖会 御製避暑山庄诗 清康熙五十一年()內府朱墨套印本 两册开化纸经折装 钤印:体元主人、万几余暇 提要:是书为清初内府版画之精品。康熙五十一年,康熙帝玄烨选避暑山庄三十六景,每景作诗一首,命内府画家沈嵛为三十六景绘图,由名工朱圭、梅裕凤操刀刻版,刊刻刀法浑厚圆熟,精丽工致、布局缜密,版面雅洁,线条刚劲流畅。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此书绘刻纸墨俱臻上乘,为清初版画之代表作。 据《清内府刻书档案史料汇编》,此书的图版以枣木板刊成,大约每人二十天左右刻一块,乃精工之作。 北京华艺国际秋季拍卖会 椒石书冊(初刻初印本) 清绍兴潘岚绘 清光绪间潘氏精刻本 一册纸本经折装 提要:潘岚字椒石,浙江绍兴人,清末画家,任渭长弟子,“赋色花卉,飞潜动植,皆有奇思。”与李慈铭诗文、王继香书法合称“越中三绝”。此册内含潘岚画作十六开,双面对开大幅,印章皆手钤。前附陶浚宣、孙诒经、李慈铭、吴鹗、王甲荣等诸家题跋,间有浓淡二色套印一副,刻印精工,颇可拟神。此初刻潘岚画册为作者倩杭州良工私刻精印以分赠友朋者,传本极罕。稍后有晚印本,陶浚宣大题扉页已从红罗纹纸易为白纸,内叶版片刷印远逊此本,题款之手钤印章亦改易。至民国间更有石印影印本行世,则不可同日而语。 北京华艺国际秋季拍卖会 文美斋詩箋谱 清宣统三年()文美斋木版水印 一函两册白纸线装 提要:拍品含文美斋所制笺谱两种,皆极为少见。1、以张兆祥所绘百花诗为底稿制笺,首有桐城派名士张祖翼题端并撰序。花卉题诗皆以嫣红刷印,边框则以墨绿套印,鲜艷清妍,雍容丰润。2、内收钱慧安、沈心海、王慎之等制笺,人物、花卉、博古等皆有囊括,套色印刷,线条灵动,人物逼肖。钱慧安,字吉生,别号清溪樵子,又号双管楼主,晚年更号烂柯子、退一老人、让三堂主等。"豫园书画善会"首任会长,海派代表性画家之一。工人物、仕女,细笔干墨,笔意遒劲,神态闲雅,其调介于老莲、十洲之间。 北京华艺国际秋季拍卖会 北京华艺国际秋季拍卖会 短时延期敬请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yl/11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论山水画构图基本知识中国画忌ldqu
- 下一篇文章: 芥子记一个简单的国庆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