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购儿菜时,务必同时购买其根部,即‘妈’,且根部重量不得轻于菜体,以保证整体营养的均衡。”“挑选儿菜时,不可仅取其上部,即‘儿’,而忽视根部,因为根部的营养价值同样重要。”“购买儿菜时,请务必携带其根部一同购买,以确保享受到完整的营养。”“若仅购买儿菜的上部,即‘儿’,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获取,价格都将按照正常价的2倍计算。”在四川的菜市场,常能见到一些别具一格的标语,如“选购儿菜时,务必同时购买其根部,即‘妈’,且根部重量不得轻于菜体,以保证整体营养的均衡。”这些标语实际上在指一种名为“儿菜”的蔬菜,它长得颇似小榨菜头,深受川渝地区人民喜爱,是冬季餐桌上的常客。然而,对于许多北方人来说,这种蔬菜可能还比较陌生。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儿菜的世界,探寻它的魅力所在。

.“妈”和“儿”究竟何方神圣?

儿菜,这一充满亲昵色彩的蔬菜,其学名为抱子芥。它属于十字花科芸薹属,是茎用芥菜的一个独特变种,同时拥有多个别名,如多头菜、角儿菜、芽芽菜等。四川盆地,特别是川渝地区,一直是儿菜的主要产地。这里秋季湿润且温度适中,为儿菜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儿菜的种植范围已逐步扩展至长江中下游及周边地区,如贵州、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等地。那么,“妈”和“儿”的称呼究竟从何而来呢?这就要从儿菜的独特外观说起了。其茎基部生长着粗大的短缩肉质茎,而短缩茎上的腋芽会膨大成为我们主要食用的部分,这些食用器官外观上层层重叠,犹如一座小型的宝塔。不仅如此,短缩茎、腋芽、外叶乃至整株儿菜均可成为我们餐桌上的佳肴。通俗地说,儿菜的根部会膨大成球形或扁圆形,其上生长出众多小球状的突起。从外观上看,儿菜展现出一种“一母多子”的形态,仿佛是“无数个孩儿围绕着妈妈,兄弟姐妹众多”。在这个比喻中,“妈”代表的是儿菜的短缩茎,而“儿”则指的是儿菜幼苗在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短缩茎上的腋芽逐渐膨大所形成的翠绿芽苞。

2.儿菜不仅美味可口,而且营养丰富。

其口感清脆,带有清香微甜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更为重要的是,儿菜在营养方面也表现出色。根据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的检测结果,儿菜富含钙、铁、磷及多种维生素,尤其是钙和磷的含量在各类蔬菜中名列前茅。同时,它还含有高浓度的维生素B、维生素B2和烟酸。

此外,儿菜还被誉为“天然抗氧化剂”。研究显示,儿菜富含芥子油苷、类胡萝卜素、维生素C、多酚及可溶性糖等多种营养物质,这些成分使得儿菜具有出色的抗氧化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儿菜的侧芽相较于肿胀的茎部,含有更多有益健康的化合物。特别是侧芽叶,它富含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展现出更高的抗氧化活性。有些人可能觉得儿菜带有一种独特的气味,这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芥子油苷。这种物质不仅存在于儿菜中,还是芸薹属蔬菜中的一种关键营养成分。芥子油苷及其降解产物与降低某些慢性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例如降低前列腺癌、乳腺癌、结肠癌等多种癌症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芥子油苷存在三种类型:脂肪类、吲哚类和芳香类。其中,脂肪类芥子油苷是一种具有显著抗癌活性的天然植物化学物质,它能够通过阻止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并诱导多种细胞凋亡途径来发挥防癌作用。儿菜的可食用部分中,近90%都含有这种高抗癌活性的脂肪族芥子油苷,尤其是在其侧芽中,总硫代葡萄糖苷的含量显著高于肿胀的茎部。

此外,儿菜还因其较高的可溶性糖含量而呈现出清甜的口感。然而,由于脂肪类芥子油苷同时也是芸薹属蔬菜辛辣味和苦味的主要来源,且儿菜中此类成分含量不低,因此某些儿菜品种在食用时可能会有轻微的苦味。

综上所述,儿菜的侧芽相较于肿胀的茎部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芥子油苷的含量上,还与儿菜的整体营养价值和口感特点紧密相关。

3.北方为何较少见?

抱子芥的腋芽(即“儿”的部分)是其主要的食用部位,这部分组织鲜嫩且含水量高,因此在采摘后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在贮藏过程中,这些部位的代谢活动十分活跃,室温下贮藏时很容易出现萎蔫、褐变以及腐烂等问题。

若在采摘、运输或贮藏过程中未采取适当的措施,儿菜的品质将严重受损,导致不必要的损失。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儿菜通常在冬季上市,而北方的冬季气候寒冷,这进一步增加了其运输和贮藏的难度。

然而,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如今在北方的某些商超中,我们也能够见到儿菜的身影了。眼下正值儿菜上市的时节,它已成为川渝地区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道佳肴。其清脆爽口的口感、解腻的功效,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都让它备受推崇。若在菜市场偶遇,切莫错过品尝的机会,记得选购时“儿”与“妈”要一同入手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13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