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坐冥想:专注与放空并存的艺术在打坐冥想的过程中,我们既需要保持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同时又要学会适当地放空头脑。这种状态并非矛盾,而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通过专注,我们能更好地觉察内心的细微变化,而放空则有助于我们摆脱杂念,深入冥想的境界。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自然会使头脑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这是因为,当我们的注意力极度专注于某一事物时,除了这一焦点,其他的一切都会被我们自动忽略。这种状态与平日里思绪纷飞的状况截然不同,它使得我们的头脑得以真正的放空。

但问题是,是否有可能让我们的头脑完全放空,甚至连那最后一点集中注意力的事物也一并消散呢?首先,要彻底清空大脑中的思想念头,确实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这种状态与专注于某一事物时的状态截然不同,但它同样需要高度的专注力。然而,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训练,试图将思维精神完全置于这种空灵状态上,就可能会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误将脑海中的某种空灵概念当作真正的空灵,长期沉浸其中,可能会损害人的思维能力和记忆力。许多人在追求这种状态时走了弯路,导致记忆力逐渐减退,却浑然不觉其中的缘由。接着,我们引用国学传统文化中的一句经典:“宁可执有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芥子许。”这句话旨在告诫我们,宁愿让思想念头构筑起如须弥山般宏大的理念,也不要执着于如芥子许般微小的空无。因为真正的空,是无所执的空,才可谓之真正的空。对于初学者而言,把握这一点至关重要,否则可能误入歧途,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在打坐冥想的过程中,我们应尽力回归到一种自然放空的状态。当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某一事物时,大脑便会逐渐进入这种近乎自然放空的状态。此时,除了我们高度集中注意力的那一件事物外,其他杂念几乎不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纯熟度的提高,我们便能逐渐做到得心应手,甚至在抛弃了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后,也能实现彻底的放空。这是一个基本的步骤和方法论,值得我们重视并反复实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13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