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网站vip账号 https://news.360xh.com/202109/23/66346.html
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在精神追求与社会使命,使得他们以道自任。整个古代的盆景文化进化史,实际上都是在文人的探索推动下不断前进的。名画欣赏清代的康熙至嘉庆年间,盆景可以说是达到了全盛期。不仅审美理念更趋成熟,形式与风格趋于多样,有关盆景的理论著作也越来越多。文人树盆景看似单调简约,但要用这简单的几条的树形干枝来表达丰富而深刻的精神内涵,则有赖于系统知识的培养。名画欣赏清代中国画的系统教材——《芥子园画谱》的刊行,使盆景造型艺术有了理论指导,树枝山石造型有了更规范具体的摹本。《芥子园画谱》里对绘画树干有系统的要求:画树起手四岐法、二株分形、二株交形、大小二株法、三株画法、三株对立法、五株画法、鹿角画法、蟹爪画法、露根画法、梅花鼠足点法、菊花点树、胡椒点树、含苞画法、迎风取势画法、云林树法、根下衬贴小树法、树中衬贴疎柳法。又如“二株画法”:二株有两法,一大加小,是为扶老;一小加大,是为携幼。老树须婆娑多情,幼树须窈窕有致。如人之聚立,互相顾盼。松清堂重要私人收藏受《芥子园画谱》的影响,此时盆景的造景艺术得到空前发展。清代李斗所著《扬州画肪录》中提到了乾隆年间,扬州已有花树点景和山水点景的创作,并有制成瀑布的盆景。清代盆景艺术完全地融入文人画家的生活,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景致,且备受推崇。元代盛懋《沧江横笛图》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以擅画“四君子”而闻名的郑板桥。他笔下的《盆梅》,全图以水墨意笔描绘两株盆景古梅,花盆造型简约,盆上古梅桩高古雅致,干枯诸梅枝形态别致;笔墨粗细有间,题诗直观地表达出画家对于两株盆景的喜爱之情。另外,清代文人画家黄慎也曾多次描绘盆景画。其中的《盆景图》构图简单轻松、主题突出,以古树盆景为主体对象,花盆造型简约且有力度,用大量笔墨仔细描绘盆中树枝细节,全树枝片疏密有致、错落有序,宛若实物再现于观者眼前。还有清代禹之鼎的《王原祁艺菊图》,为典型的大场景工笔长卷轴,图中大片留白,背景空灵,在画面右前方的重要位置上,突出主题地描绘了六件菊花艺盆,且设色分类仔细,每件菊花盆景形态各异、高低不一、摆放有序。实际上,从现存的清代大量绘画作品中,不难发现盆景已经成为很常见的描绘对象。“虽由人作,宛自天成”。盆景是一种难得的活艺术品,是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有机结合。盆景造景理念,就是借山水画论之“起、承、转、合”,画之“六法”、“三远”;书法之“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知黑守白”等知识来加深强化造景意境。盘根错节、错落有致、意境悠远的盆景,不仅具有天然神韵,盆栽上的植物更具有生命特征,随着季节更替,呈现出不同景色。面对着如此意境高古的静谧之美,历代文人墨客们总是爱不释手,这才令文人画与盆景有着深远的渊源关系。台北故宫藏《十八学士图》图轴部分盆景蕴涵着典型的中国式审美,它以微缩的自然和幽远的意境表达“诗意的栖居”的文人理想,精雕细琢却又浑然天成。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在精神追求与社会使命,使得他们以道自任。整个古代的盆景文化进化史,实际上都是在文人的探索推动下不断前进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13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