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药芥子概览

中药芥子,这一古老的草本植物,承载着千年的药用历史。其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丰富的传说故事,使得它在中药领域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接下来,我们将一起走进中药芥子的世界,深入了解它的功效、产地以及那些流传已久的传说。中药芥子,亦被称为芥菜子或青菜子,其性味辛温,主要归入肺经。这种草药具有显著的温肺豁痰作用,同时还能利气散结、通络止痛。在中药分类中,它属于化痰止咳平喘药中的温化寒痰药。芥子来源于十字花科植物芥菜及其变种油芥莱的种子,被誉为“温中散寒、豁痰利窍、通络消肿”的良药。它能够治疗胃寒呕吐、心腹冷痛、咳喘痰多等症状,并有助于改善口噤、耳聋、喉痹等不适。此外,它还能缓解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对妇人经闭、痈肿和瘰疬等病症也有显著疗效。.《别录》中记载,白芥子可用于治疗射工及疰气所致的病症,将其制成丸剂或捣末后以醋调和涂抹,可缓解症状。2.《千金·食治》指出,白芥子对喉痹有疗效,并能去除一切风毒肿。3.《日华子》中提到,白芥子可治疗风毒肿及麻痹,用醋研磨后外敷;对于扑损瘀血、腰痛肾冷,可与生姜研磨后微暖时外敷;对于心痛,可用酒或醋内服。4.《日用本草》建议,将白芥子研末后用水调匀,涂抹在头顶的囟门处,有助于止血。5.《纲目》中详细阐述了白芥子的功效,包括温中散寒、豁痰利窍等,可用于治疗胃寒呕吐、肺寒咳嗽、风冷气痛等症状。6.《本草省常》认为,白芥子能发汗散寒、温中开胃、利气豁痰、止痛消肿。7.《分类草药性》指出,白芥子能消肿毒、止血痢。

此外,《本草经集注》的作者陶弘景也对白芥子有所论述。白芥子,味辛温,无毒,归鼻。它能消除肾邪气,疏通九窍,增强耳目功能,安定胃气。长期服用可温暖胃部。李中梓在《雷公炮制药性解》中进一步指出,白芥子辛温无毒,能入肺、胃二经。它有助于下气,缓解翻胃症状,消除疟癖,驱除鬼邪、疰气,清除皮里膜外的痰涎。此外,用醋研磨后,它还可以外敷以解射工毒。

白芥子的辛味与肺相宜,温性又与胃相宜,因此它能同时入肺、胃二经发挥其效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13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