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教学整理中国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
根据教学整理中国画的临摹、写生与创作赵永利 我在授课时常遇到有人问:学画要不要先学素描,画国画要先学画什么好,很多画的不像的画为什么是好画?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才能知道什么是中国画和如何欣赏中国画。 中国最早的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山崖上的,使用的工具是毛笔和墨及天然矿物质颜料,但此时的画还不能认定是国画。被认定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国画作品,是东晋时期的顾恺之画的《女史箴图》,是画在绢帛上的;最早画在纸本上的是唐代韩滉的《五牛图》,这二幅作品都是用毛笔线描的方式再赋彩完成的。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的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纸、绢等材料上的。中国画不追求形似,要在"似与不似之间",注重的是意境。比如被视为国宝的《泼墨仙人图》,是南宋画家梁楷创作的纸本水墨人物画,其人物的结构、比例与真人大相径庭,但寥寥几笔就把仙人的神态表现的淋漓尽致;再比如我国明末清初僧人画家朱耷(也称八大山人)所作的《孤禽图》,画面里只有一鸟,孤傲地立在画中,翻着白眼,似乎在表达着对世间的不满。此鸟不像真鸟,却以六千多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拍卖成交,被称作史上最贵的鸟,所以说,好的作品不仅要有熟练的笔墨技法呈现,更要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表达,中国画不是用像与不像来作为评判标准的。既然中国画不追求造型上的"像",又是用毛笔来表达情感追求写意的,我认为学画中国画,不需要学画素描,因为在"素描"发明之前,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已经创作完成了这些传世精品了。当然,你很想画的"像",那是一定要学画素描的,因为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 学习中国画的三步走 一、临摹(画别人的) 临摹是学画中国画的第一步。临摹就是模仿。现在市面上各种画册很多,找你喜欢的作品进行临摹,这样方便你很快进入状态。《芥子园画谱》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学画教材,傅抱石、齐白石等很多名家都曾临摹过《芥子园画谱》,建议你使用。通过临摹,可以了解笔墨及纸张性能,掌握传统的构图与技艺,培育审美品格,不断探寻中国画的深刻思想内涵。 二写生(画大自然的) 写生是学画的第二步。写生,是指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进行描绘的一种作画方式,是为今后的创作做准备的。相对于前期临摹时的"静"来说,写生更趋"动"态,也由过去的"平面临摹"转为现实的"立体描绘",面对满眼景物,要学会取舍,抓住"动情"景物,为我所用。同时,写生还能让我们面对不同环境产生联想,创造出个人的审美取向和图式,还会因描绘对象的不同,发现和创造出自己的表现方法。"搜尽奇峰打草稿"是石涛的创作理念,提倡写生,以自然为师,"我为我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对当今的创作仍有指导意义。写生多了,"草稿"就多了,感受也多了,对今后的创作也一定是大有卑益的。 三创作(画自己的) 创作,是学画中国画的第三步。中国画的创作,是指作者通过使用笔墨等媒介,将自己的主观思想表现在画面上的一种行为。前面所说的临摹和写生,都是为创作准备的。中国画的本质是写意的,注重的是神似,追求的是意境。"我之为我,自有我在"。临摹是模仿别人的,写生是参照大自然的,创作就一定要是自己的,要"融古法为我法,不囿于陈式,不拘泥一格,取其为己所好者学之"。艺术贵在创新,要用自已的语言去表达。当然,创作出好的作品,不仅需要有过硬的笔墨驾驭能力,更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这需要画家的多方修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希望大家多观察常写生勤练习善感悟,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断努力,一定会创造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谢谢大家! 年10月于南京 作者简介: 赵永利,笔名文野,方圆堂主人,年生于南京,祖籍山东。中文专业和南京师范大学美术专业毕业,江苏省美协会员,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南京市美协理事,南京市书协理事,南京市建邺区美术书法家协会主席。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13110.html
- 上一篇文章: AdobeIllustratorCS6中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