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佛教小故事,慧海禅师谈大而无边际,
大珠慧海禅师是唐代的一代高僧。他曾拜马祖为师,受马祖开示而开悟,后来为了照顾受业恩师回到越州。有一次,有人问大珠禅师:“怎么样才能算大呢?”禅师答道:“大。”那人又接着问,“到底有多少大?”禅师说,“无边无际。”那人又问,“那怎么样才能算小呢?”禅师说,“小。”那人又接着问道,“究竟有多么小?”祖师答道,“看不见。”那人又问,“大没有边际,小又看不见,那么它们究竟在什么地方呢?”禅师回答说,“哪里没有大小呢?”评语:禅师对于大与小的回答看似玄妙,其实这也是我们有心人在生活中经常会反思的类似问题。对于大小、生死、老幼等问题,如果站在不同的立场与角度去反思,有时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与体会。大珠禅师对于大小的看法,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佛教有几点启示。一是对于佛教的认识要辩证思考。对于佛教的认识,欧阳竟无说,“佛教既非宗教,又非哲学。”而太虚法师则说,“佛教既是宗教,又是哲学。”这看似矛盾,其实只是站的角度不同而已,而对于大小的理解亦然。佛教中其实有许多思想闪烁着辩证思维的光芒,只有善于用多维的角度去思考,才能认清事物的本来面貌。二是对于佛教的认识要破除陈规。佛经上说“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这对于普通的人来说肯定难以理解。但是随着人们对佛教认识的加深,我们越来越发现,其实佛教对事物的认识与现代科学的理解越来越相通。比如说,“芥子纳须弥,”我们大家熟悉的核裂变中,小小的1千克铀-的全部核的裂变将产生20,兆瓦小时的能量,与燃烧2多吨煤释放上的能量一样多,相当于一个20兆瓦的发电站运转1,小时。这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因此,理解佛教我们必须要破除陈旧的观念,不要被固有的思维所束缚。三是要对于佛教的认识要以小见大。在我们的许多佛教小故事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在与禅师的交流中,没有宏篇大论,一句话、一杯茶、一个笑,在生活中,人生处处有大小、人生时时有大小,只有懂得了心存当下,才能真正体会到禅的意趣,真正理解了佛教的真谛,真正使生命有所悟、有所思、有所得,我想这也许是今人对佛教感兴趣的原因所在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tz/12770.html
- 上一篇文章: 茅威涛的芥子学堂正式开课了濮存昕等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