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课堂华严经句08
8.以一刹种入一切,一切入一亦无余。体相如本无差别,无等无量悉周遍。 经句出处以一刹种入一切,一切入一亦无余,体相如本无差别,无等无量悉周遍。一切国土微尘中,普见如来在其所,愿海言音若雷震,一切众生悉调伏。 ——唐·实叉难陀译 《大方广佛华严经·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一》 经句语译 以一刹种入一切刹里,一切又入于一,没有容纳不下的;体和相本无差别,因为皆是无等无量地周遍含容于一切。词语解释一刹:指一个佛刹世界,即三千大千世界。体相:本质不变为体,即是法性;依体而外现差别相,即是法相;二者合称体相。 经句的智慧以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放进所有的三千大千世界里,又把一切的大千世界放入一个三千大千世界里面,而没有容纳不下的,这就是华严思想“十玄门”的第三门“一多兼容不同门”。海云法师在《探玄记悬谈》说明:“整个华藏世界还有两百一十个三千大千世界,统统磨成微尘,一微尘一世界。现在以一个世界穷尽那么多世界而没有障碍,那么多世界入一个世界也没有妨碍,这就叫‘一多兼容’。但这个‘多’在这‘一’里面是个个不一样,也不杂乱,它是不乱的,所以叫‘不同门’,就是这个境界的特性。”如果夜晚观星,你将看到星星,而我们所见的星光其实已在太空运行几千光年。但我们总以为眼前的星光正闪烁着,现前的星光,就是那颗星。在时光之流里,眼前闪烁的一刻,跟历经几千年的星光之旅,无二无别;没有眼前闪烁的这一刻,如何串起几千光年的星光之旅?这不就是时间的一多兼容。从“一多”的相对性诠释缘起义的绝对性,说明一与多:互相融通而又互相独立;互相包容而不混合。如澄观大师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所举妙喻:“如一室内千灯并照,灯随盏异,一一不同;灯随光遍,光光涉入,常别常入。”在一室点上千盏油灯,光光涉入而无碍;千灯摄于一盏,每一油灯又摄千盏灯;灯灯互相辉映,谱出重重无尽的光明。随喜思惟读经句 善于就地取材,解说华严奥义的贤首国师,解说“十玄门”说到“一多兼容不同门”时,指着金銮殿前的金狮子,以金喻本体,把狮子的形貌比为相;既是金子,也是狮子;这么一说,学生们就频频点头。某次唐朝江州刺史李渤向智常禅师问难:“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未免超乎常理。小小的一粒芥子,怎么可能容纳得了大大的须弥山呢?”“大人官拜刺史,可曾读破万卷书?”“岂止万卷?”“试问万卷书,如今安何在?”“都在这里。”李渤指着自己的脑袋。“你的头颅不过一粒椰子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这未免超乎常理。”李渤一听,脑袋瞬时重如须弥山、无言以对,也就甘拜下风。华严哲学讲“理事无碍”,须弥藏芥子是事,芥子纳须弥是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f/6309.html
- 上一篇文章: 美好middot蘭台园林十景谱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