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如何纳须弥:展馆数据重量化、观众信息轻量化之路——访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信息推广部部长陈晓波

1.作为一座年竣工、年开馆的新馆,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要包括哪些内容,较其他展馆有哪些优势?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是一座科技文化交融、艺术创意辉映的新型博物馆。博物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分别是:智慧建造、智慧展示、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传播。其建设适应移动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趋势,对外全面实现移动化应用,同时,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对内部分实现应用的移动化。这不仅保证了场馆的正常运营,也为展馆信息化长期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个新生代博物馆,全馆的信息化建设较其他展馆在技术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后发优势。

在前期展馆建造方面,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首次应用全生命周期建筑信息化模型(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下文简称BIM),实现项目建设全程可视化、精细化管理,完成了“缩短工期,降低成本,确保质量”的建设目标。同时,馆内网络基础建设具有先进性,网络核心机房依照IDC机房标准建设,核心网络设备如核心交换机、核心路由、防火墙等均选用了高可用设备,基础网络架构稳定可靠,VLAN划分合理,保证新建系统的底层架构稳定。

                        世博会博物馆的BIM模型在后期展馆运维方面,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在梳理各业务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多项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包括:泛在感知等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数据挖掘等海量数字化资源处理技术、虚拟现实等新型数字化展陈展示以及互动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等,建设了一个遵循标准规范、充分互通互联,具备高可扩展和环境适应性,能够快速分析海量数据并进行智能决策辅助的智慧博物馆体系。这一体系帮助馆方以统一化、集中化、标准化的方式采集和管理数字化资源,实现更透彻感知藏品和文献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馆内闭环管理工作中的人工参与,保证管理工作精细化、无死角、高精度,实现更深入的馆内数字化管理;以基于公众感知行为的多维展现互动形式,优化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交互,构建新型的博物馆文化传播模式,实现更全面交互的博物馆数字化展陈展示,并最终助力博物馆管理部门更好地进行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提高博物馆的可持续数字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

2.上海世博会博物馆在建造时,使用了全生命周期BIM技术,能简单聊一下这个技术吗?您认为这项技术能广泛用于未来的新馆建设吗?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是上海首个市财力投资的BIM试点项目,首次将BIM技术全生命周期(涵盖设计、施工、运维)运用于展馆建设,是上海市实施BIM技术管理试点样板示范工程项目,采取博物馆主导及BIM总承包的方式进行项目实施。项目先后获得了“创新杯”BIM大赛一等奖、第五届“龙图杯”BIM大赛综合组一等奖、第二届中国建设工程BIM大赛“卓越工程项目”一等奖等重要的全国性大奖。BIM技术的运用,为项目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提高了数据流转效率,极大地提升了建设工程进度。同时,全方位地记录了展馆的“动脉”(各类管线设备分布),为展馆日后的数字化运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No.1

设计阶段

第一,在设计阶段,项目管理单位组织设计单位开展基于BIM技术的参数化云厅设计、碰撞检查及管线综合优化、建筑性能指标优化、虚拟仿真漫游等应用工作,通过BIM环境下的设计管理对建筑效果、方案可实施性、各项性能指标及参数,以及相关造价信息有更清晰的了解,为设计阶段决策提供依据。通过参数化设计、优化云厅幕墙板块分割,减少幕墙面5%,约平方米,节约造价56万元人民币;通过三维建模、碰撞检查,共计43次拍图,解决问题个,节省造价约万元人民币;利用BIM三维可视化功能,提高展陈区域建模精度,提前提供三维可视化视频,减少展陈招投标时间约1个月。

                        BIM建筑设计

No.2

施工阶段

第二,在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单位根据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策划和标准,组织各参建单位开展各自的BIM技术应用工作,通过对施工阶段BIM的创建、审核与专业深化设计、三维可视化交底、4D施工模拟与分析以及5D成本算量估算,优化施工方案,提高施工图的可实施性,充分提高施工过程中进度、质量、成本等工作的效率。应用BIM技术进行机电深化设计,解决问题个,经济效益约为万元人民币;钢结构专业采用正向三维深化设计,减少设计时间1个月,总吨位减少8%,杆件减少5%,铸钢件减少87%,经济效益约为万元人民币。在算量方面,利用广联达软件对土建、结构、机电模型进行算量,得出单项误差在5%以内,总体误差在1%以内;基于BIM的三维交底,大节点共计6次,提高交底效率;通过物料模拟搬运等方面,大大减少了组织协调时间,确保了工期。

BIM参数化找形

        

      

No.3

运维阶段

第三,在运维阶段,开发了一套运维平台。平台具有空间管理功能、搬运管理功能、设备管理功能和开放接口,将建筑智能化系统中的视频监控、楼宇设备控制系统、门禁等接入运维管理平台统一监管。

No.4

协同管理平台

第四,协同管理平台应用与管理方面,项目参与单位达到30多家,业主、施工、设计在不同场所办公,项目管理和协调成本较高,针对这一特点,定制开发辅助项目管理单位的基于BIM的协同管理平台。项目协同平台的建立和应用提高了数据使用效率、沟通效率和任务处理效率。同时,在权限及流程管理方面,不同的参与方在平台使用过程中拥有不同的权限,既满足协同工作的要求,又保证数据安全。同时将模型审核等流程通过平台进行管理,实现管理数据可追溯。

                        协同管理平台及移动端应用

该项目是首个试点项目,工期紧,资金有限,开展前期国内也并无成熟的项目相关案例进行参考,所以不可避免地留有一些遗憾,尤其在先进的项目理论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学习。尽管如此,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具有不可替代的先进性,应当广泛运用于之后的展馆建造。全生命周期BIM技术可以帮助各阶段团队高效提取所需要的场馆建设数据,并为日后场馆的运维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项目,是首次将全生命周期BIM运用于文化场馆建筑领域的场馆,是适应信息技术发展,提高管理效能的一次良好示范。

3.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使用了基于SOA的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在公立博物馆间的藏品信息数据共享和互通,提高跨馆际间的协同藏品交流工作。您能介绍下有关这个系统的建设情况吗?目前有类似的交流互动吗?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的藏品管理系统计划分三期建设:年(一期),搭建藏品综合管理系统;年(二期),建设RFID智能库房,实现藏品资源的协同和共享,完成珍贵藏品数字化采集;年(三期),建立世博会专题数字人文系统,建立藏品大数据平台。目前一期建设已完成,实现了馆藏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同时在此基础上,重点探索建立适合博物馆实际的藏品信息化管理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力求充分发挥藏品信息化的功能和作用。

馆际交流方面,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已经预留了标准化接口,但由于国内博物馆的信息壁垒,还未实现馆与馆之间藏品资源的协同和共享。不过,博物馆间的藏品交流和合作是未来的趋势,各馆应加强馆际藏品交流与合作,既要积极拓展藏品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和范围,又要注重深化藏品交流与合作的内容,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向社会开放部分藏品资源。在合作时,充分考虑到与其他系统的集成性,通过公用接口实现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

空间管理和搬运管理

4.上海世博会博物馆中,运用了大量数字化辅助展陈,就目前使用而言,分别有哪些利弊?是否有途径获取辅助展陈的互动反馈?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较其他展馆而言相对独特,它的展览内容是发展的、新颖的,且将随着世博会的召开而不断增多。因此,数字化辅助展陈对于博物馆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帮助馆方将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更好地传达给观众。同时,这种展现形式也更有吸引力。但相对传统的展览方式,多媒体展项的运维成本相对较高,并且需要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来吸引后续观众,这些都是需要综合考量的。如第八展厅的互动星空墙,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查找感兴趣的历届世博会资料,然后通过







































白癜风要忌什么
辽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f/5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