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芥子园山水班,终于来啦
在众多好朋友的敦促下,新晋妈妈我终于暂时战胜拖延症,从屎尿屁的宇宙中脱身出来码点字,简单介绍芥子园班的成立过程和其他相关内容,供之前错过信息的朋友稍作了解。 四月初就火急火燎落地的松如君 董老师(也就是我家娃他爹)这个人性格内向,不太爱在人前公开讲话,所以长期以来,尽管陆续有朋友问招不招学生,我们都是口径一致做否定回答。 但即使挑剔如我,也是真的很喜欢听他日常随口说的一些画画的道理呀,它们竟然跟生活相通,甚至跟修行相通。我赞他讲得好,他说:“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无法反驳。 问题是除我以外,圈里的诸多好友也喜欢有事没事找他聊画,非常愉悦且乐此不彼;而我随着时间深入,越来越发觉有太多人因为不懂国画语言,收藏过程中各种被坑。更不用说国画鉴赏门槛高,逛画展看见满眼的山水,感觉它们并没有什么区别,也不知道要看什么就结束啦! 于是我不断地念叨,拜托他务必开个课,就算帮大家奠定国画审美的基础吧。 他日渐松口,慢慢开始列大纲,却总也不给个准话。在第N个朋友询问之后,我一时冲动发了个招生公告……结果瞬间满额,以至于芥子园第一期我是先招满了生,董老师看朋友圈才知道要开课了。 同学作业局部,“安详的山” 然后不知不觉的,第一期竟然已经结束。他也从最初的略抗拒和焦虑,变得越来越从容,乃至于享受其中。 他不止一次说过,芥子园系列课使他反观自身,逐渐查漏补缺使得理论系统愈来愈完整,所谓教学相长,古人诚不我欺。 他高兴,同学也高兴。相对单调的树石练习之后,大家开始画完整的小图,立刻成就感爆棚,简直不敢相信那是不曾摸过毛笔的自己画的。 全程20次课,很多同学在第11/12次课就开始陆续出作品,董老师翻来覆去看手机里的照片记录,乐呵呵地表示大家太争气,他其实什么也没做。 刚开始是这样(感谢有照片记录) 后来渐渐这样: 再后来是这样: 看一期同学的朋友圈特别有意思,学山水画带来的改变真是很神奇的。 画树石的时候说:“走路的时候开始观察树,发现原来都不知道树杈是长成那样的呀!啊那棵树长得跟书上一模一样呀!” 以前出去玩会拍各种美照,现在就是各种角度的山川树石咔咔咔狂拍,美不美不重要,能看清山脉走向、树枝的姿态才是重点!还要发到群里跟大家共同研究~ 再往后画综合啦,树皮上是八大山人的眼,冬日河边是倪瓒的树,这座山是米家山,山峦叠嶂雾气氤氲呀……感觉人人都文艺细菌爆棚,简直不要太可爱! 更不用说创作山水画时候那宛如开启上帝视角的感受,简直就是一个字,“爽”! 我也是开始画画之后才理解,为什么董老师能对着一幅画看一整天,以前不明白有啥好看的,现在也开始觉得“真好看呀!画得真好呀!” 对于微博或者抖音上的某些国画大V,也有鉴别能力了,国画真是太容易骗人了。 我这种才学了20节课的小喽啰都陆续有人想要买画啦,还说感觉画得超厉害……嗯,那你的感觉不太准哈哈哈! 好了,简单粗暴来个课程介绍: 课程:一共40堂课,20次上完。6月开课,具体日期待定。结束时间差不多刚好是年末,可以用自己的画装扮家里或者送朋友,美美地过年呀~ 内容:从树石基础开始锤炼线条,继而高远、平远、深远之群山,再到综合构图、结构解析,临摹宋元明清古画,设色涵盖青绿、浅绛、水墨三大山水画类。课程结束后,人人皆可独立临摹创作山水画。 时间:周五/周日上午9:00-11:30 地点:胜利街新华路交叉口西南角万物草堂画室 价格:元/人,两人以上同时报名/人 福利:和同学一起办场小而美的毕业作品展。 有任何新的作品都可以来画室让董老师指导修改,同学笑称“永久保修”。 定期组织写生活动,精进功课之余还能认识非同期的其他可爱同学。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f/5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芥子纳须弥一寻紫砂记
- 下一篇文章: 转张大千杯少儿书画艺术大展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