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须弥芥子
本文照片提供:广东现代舞团 摄影:林小怡 刘琦的《须弥芥子》我不止看过一遍,从15年创编之初到昨晚的再次演出,也有四五遍了。之所以强调看的次数,是因为此作品中的视觉呈现对我的编舞多少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昨晚再看,先思考到我近期对“中国古典舞素材”的实验编创,是带有痕迹性的,但我的目的就是需要这些“传统痕迹”,我是为了要做一个实验。做一个身体除了在传统的“自动化”模式中流转之后,还能如何扩展。当代舞蹈编创该如何“当代”。 刘琦是中国古典舞的元老,也是现代舞的元老。她的语汇是多年来的舞蹈经历所造就的自然而然,你看到的《须弥芥子》是她的审美观念,也是她的舞蹈“命运”。她的身份是编舞家,所以不考虑其它,只在意自己想要什么。 “须弥芥子”是个大概念,大到可以容纳世间物、世间情、世间一切。当然它也是一个“自圆其说”的由头。因为,这个舞没有讲故事,但总要有个“支点”。可《须弥芥子》不是为了讲个故事来解“题目”,题目是刘琦对她自己的舞蹈理念思考后找一处归宿,也是她面对自己,面对舞蹈的态度。 一切从“圆”(舞者刘卿羽一开始的旋转)开始,至于后面的一切活跃,好看的舞段,最终似乎都逃脱不了这个“圆”,这便是自然的命运。“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国人离不开“圆”,圆即解,是中国人的价值观,一切尖刻的问题都可以用迂回的智慧妥善解决。 我并不想用自己的理解帮编舞者自圆其说她所要表达意义。你要非说《须弥芥子》讲的是什么意思?我是说不出的。刘琦估计也不能把她这个作品用故事给你讲一下。因为其本身就没有在讲事情,更没有宣泄情绪。这就是刘琦这个作品的表达。 演出结束后,我们聊天。其实,她大概意思是当下的现代舞发展速度很快,大好事。可发展着发展着,很多现代舞现在都不好好跳舞了,我就想让舞蹈回归一下“跳”,让舞蹈往本体上“挪挪窝”。 她一直以来的作品,几乎都是很“身体”至上的。她自己本身就有深厚的功底,从教师到演员再到编舞,舞蹈经验丰富,而且是能把舞蹈编的好看且细腻的人。她的观念里不太喜欢拿“舞者”的身体在舞台上走来走去或歇斯底里的大喊大叫来支撑“当代”或“先锋”性。她就是想默默地去设计舞者的身体,让其身体建构舞蹈的灵动性和巧妙性来支撑自己的舞蹈审美。 可当下的艺术观念风向,又让“跳”变的尴尬。有人不买账,觉得土,就在台上跳啊跳的,怎么难,怎么跳。不跨界还好意思称现代舞吗? 当下这片土壤,允许艺术一切的走向,我个人仍然是偏向踏实的编舞,一点点的去建构身体的极限可能性,从而产生新的语汇,且陌生又熟悉。而不是为了一些先锋性的“噱头”搞怪,引起围观。 从我个人而言,如果有一天大家都认可这样的东西,而抛弃舞蹈本体,那么我宁愿停止编舞,去干点别的。 当然,《须弥芥子》从作品本身来讲,仍是走在“有意味的形式”的现代艺术观念中,缺少了感性支点。少了“情”,作品呈现的仅仅是形式的别致。当然这是编舞者的个人偏好以及她近期的思考倾向。 作为从事舞蹈专业的观众来讲,会觉得稍微可惜了那一段段的美妙编舞。从编舞来讲,她成功的回归舞蹈本体。本体即身体,中国现代舞则是中国的身体。于是,许多观众有这样的感知,会觉得刘琦的现代舞很“中国”。很好的用“中国元素”去编现代舞。 如前所述,她的舞蹈背景让她的编舞自然就是有传统舞蹈的痕迹,恰到好处的呈现了传统美学的“势”之所在,这是她的舞蹈“命运”。这也是,中国现代舞最为难能可贵之处。而不是像很多现代舞者认知的现代舞应该避免中国元素。更不是在欧美“逞能"的滥用中国元素。 那么,问题是现代舞为什么不能中国,中国的现代舞当然应该中国啊。只要合适即可。“现代”,是世界的现代,不是西方的现代。不能说西方“现代”,而中国永远活在“古典”。 艺术与社会的发展及生活的习性是分不开的。现代舞蹈编创更不是与传统舞蹈决裂,而是植根于传统舞蹈文化之中。使传统舞蹈以及背后的文化,能以一种新的艺术呈现方式在当代传播发展。 刘琦的编舞,是值得学习和研究的;而《须弥芥子》,更是需要多一点的支持和多一点的时间,再琢磨。 图文编辑:峰溥 峰溥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pf/2444.html
- 上一篇文章: 芥子须弥十七期
- 下一篇文章: 年执业药师考试每日一练8月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