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草间情话》采用国画册页的形式,因图就文,描绘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书中分为十八个系列,以四季排列,表现一年中天地物候的转变,其实也是作者鱼山一年从头画到尾,所见的自然景物。书中的四时变化和“草间”世界的飞禽走兽,尤其体现出鱼山作为一位中国园林建筑师的洞察力,让人会心一笑的那些细节,都源自他对天地万物、季节变换的敏锐感触。像孩童般想象着人间的纷纷情事,也算是对碌碌青春的一种补偿和纪念吧。正午从其中甄选14幅消夏图,希望能展现鱼山眼中夏天的安宁和二人世界的乐趣。文字部分选自作者的序。人间的纷纷情事绘著

鱼山近年来,每当母亲叮嘱我要好好落实自己的情感诸事,我总是勉力应承。家父早逝,母亲多年辛劳维持困顿家境,所期无二,无非子女婚事。每次听母亲聊到年轻时与父亲相识而最终缔结姻缘的一些往事,见她露出腼腆的笑容,我也总会接着回忆起自己小时候与父母一起生活的欢乐时光,岁月远去,让人感怀。我经常想把那些记忆画出来,但又迟迟不敢动笔,怕一旦画了,很多真实的感受会被选择性遗忘了。如今,我自己的青春已过半,几番情感酸楚皆如醉梦,虽不敢多言情事,但好像传情抒怀正是这个年纪要做的事情,若错过这年纪,恐怕心老,再无沛然情趣可执笔落墨。为了千里之外的家人,也是为了陪在身边的朋友们,我想我可以创作一本关于情感的书,无论是记录还是想象,无论是酸涩还是甜蜜,都汇集成册,作为感谢他们的一份礼物。待日后遇到喜庆的日子,我就可以把这本内容丰富而快乐的书,送给亲人、爱人、邻居、朋友……或是送给那些虽不相识却同样珍惜和渴望幸福的人。而我从小到大都不善于谈论情事,本不该有这样的勇气。只是早在年的七夕,我曾在豆瓣发过一篇名为《我所画过的爱情》的网络日志,罗列了一大堆与爱情有关的画,并间隔以短小词句。行文虽然简短,却引来不少豆瓣友邻的亲切回复和鼓励赞许。想必是那些有点隔离尘俗的小画里,微妙而逗趣的情感故事,给了大家一些憧憬,或许还有些想象不同生活的可能,使心在画中暂时游逸,再或许从中能窥见自己的一点点情感痕迹。画足可传情表意,不需说得那么露骨,也留了一些余味,这是我比较喜欢的方式。如果说《草间居游》缔造了一个微观自然世界里可以逍遥居游的自由王国,抚慰了自己或者他人困顿的生活,或许也可以用同样的微小视角,展示一个与亲朋好友相栖共隐的草间田园。我决定将这本新书作为《草间居游》的延续和扩展,成为一个与爱情有关的子系列,并给新书取了一个相似的名字:草间情话。《草间情话》以爱情作为主线,同时也包含了人与人的亲情和友情,包含了人与虫鸟的心灵交往,包含了人与花草的窃窃私语。人在自然万物中诉说着甜美的情话,自然万物也被这情话赋予了灵性。《草间情话》全书分为十八个系列,各以短小故事作为题引,以四季更迭的时间线索贯穿两百多幅小画。草间人事,虽说皆虚游于幻化微缈,却也源于某些对现实生活的体察感悟。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场所也都暗设关联,使不同的人与人、人与物都似相识相知,如亲朋好友在互侃情事。今年初春,我再次出游,常见山道开建、洞台修葺,因为不懂自然之美而尽伤天趣。究其所以,与事者并非不知林泉经营有理法可循,实因多数人双眼所见的林泉草木只是纷杂物类,不能以人之情致关联物之性灵,不能将它们视如亲友,与之交谈。如此,自然皆枯死,不能自证独特情态;万物为人任意伤损,亦无益于人。如果人人都知万物有情,草木多姿与人相栖无碍,泉石明畅与人相伴无忧,人与自然相惜相融,比心呵护,方如美人照镜,相见两悦。故而《草间情话》虽是言人事于微末草间,也是寄深情于山川自然。以小见大,如人能于草间读懂芥子情话,便能与树石对坐相谈甚欢。此番多情不仅限于人与人,更需体达参差多样的自然。深情自古难尽言,此将明眸对草间。情感的归处,各有所期,情话的依托,各有所从。我长久以来用画笔戏点着心中的款款情味,将喜怒哀乐隐藏于这草间田园,与亲人、伴侣、朋友、花鸟鱼虫等时不时地调侃逗趣,像孩童般想象着人间的纷纷情事,也算是对碌碌青春的一种补偿和纪念吧。——完——《草间情话》,鱼山绘著,年5月由活字文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鱼山,原名曾仁臻,园林建筑设计师,生活并就职于北京。年创立“幻园”工作室,创作了大量有关中国园林、山水的研究性画作,探讨空间与人的关系。出版有《幻园》《幻园第二辑:借天工》《造境记》《草间居游》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jd/1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