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陈军芥子园的守望者
白癜风患者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zixun/wuliliaofa/294.html 陈军 陈军,中国当代水墨画领军人物曾宓称他为「我所接触的年轻人当中最有才华的一个」,同时他还是一位陶艺人。年,他的陶艺作品《禅荷》入选「首届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大展」后,被业内誉为是中国「母语文化」的原创精品,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协陶瓷艺术委员会主任韩美林称赞他的获奖作品「器形优美,图案色彩丰富精致,是难得的一件佳作」。 陈军作品:《听风图》90×90CM 陈军的办公室和画室就坐落在兰溪的芥子园内,芥子园是为纪念清初著名戏剧理论家、戏剧家和小说家李渔而建的,《芥子园画谱》由李渔倡编而成,盛行三百多年不衰。园内亭台楼阁,小桥鱼池,景致精巧依山成势。 谈起和「芥子园」的缘分,不得不说起12岁那年偶得残缺不全的《芥子园画谱》。年,陈军偶然在朋友家找到几本破的《芥子园画谱》,「与其说是几本,不如说是几张纸。」但热爱画画的陈军视这几张纸为珍宝,一遍遍地临摹。因为物资缺乏,陈军用的毛笔很普通,学的是国画但用的不是宣纸,只是普通白纸。「我那时候还不知道宣纸是什么,画画时,毛笔沾了浓墨,然后用水淡墨,形成宣纸晕开的效果。」 陈军作品:《古剎幽境》×68CM 追梦「芥子园」 兰溪,有「三江之汇」之称,又因早年没有公路和铁路,水运发达,三江六岸商贸繁荣,物阜民丰,有「小上海」之誉,明末清初《芥子园画谱》的倡编者李渔,现代著名画家方增先都出生于此。从小,陈军就体现出对美的执迷,兰溪名人辈出,但是陈军的美学之路却开始于自己的母亲。 「我母亲是大家闺秀,尽管文化程度不高,但是绣花很好。」在芥子园的戏台边,陈军边喝茶边和记者回忆起自己的母亲。在他的印象中,母亲绣的麦秆扇,扇心圆用色淡雅,不像其它人那么大红大绿,常用咖啡色、黑色、白色,陈军将这些颜色比喻为山水画中的黑白灰。 曾宓和陈军已经认识了20年。 但真正让陈军国画登堂入室的,是文革期间由上海美专下放到兰溪的吴文质教授,吴文质在中国画坛是一位很有影响的人物,年,23岁的他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即被当时的校长刘海粟留校担任了国画系的教授。「看到他的作品,我豁然开朗,下定决心要和他学画画。」而吴文质夫人的伯父就是著名摄影家,出生于兰溪游埠的郎静山。 做最「顶端」的书画陶艺 追求完美的性格,在陈军的陶艺书画创作中展露无遗。十多年前,陈军受中国陶艺大师、中国陶艺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白明邀请,前往江西景德镇参观他的工作室。他最痴迷的是制作成本高,难度系数大的青釉和釉下彩。 陈军陶艺作品《苇风细语系列》 「因为这类作品只要有一点点瑕疵,就会看出来,成功率极低」,如果用十倍的放大镜看,瓷器的图案会随结晶体的变化而变化,非常美,「一窑千变,一千件作品没有一个是相同的,这是釉下彩的神奇之处,也是难处。」在芥子园,陈军有自己的一个瓷器展厅。数百件大大小小的瓷器在灯光的折射下,美轮美奂。拿起手边的一件作品,陈军指着瓷面道:「瓷器最珍贵的是不能有一点点瑕疵,如果有一点瑕疵,那么原先价值连城的作品就可能一文不值了。」 时至今日,陈军的陶艺作品《艳语》被浙江美术馆收藏,而在画展期间,著名画家曾宓、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山明等书画界大家悉数到场,素来不轻易点评他人的方增先为展览的作品集作序,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zp/8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她的刺绣肖像足以媲美超写实油画,惊呆一众
- 下一篇文章: 鲍鱼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