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美术

何要浮名3.2×3.2×5.8cm寿山芙蓉石无年款

一个人的胸怀是决定其一生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可以说在文化修养、技法等方面都具备之后,能否成为大家,主要就看你的胸怀。没有一个胸怀狭小的人能成为大家的。

胸怀狭与广也有很多方面。小儒规规焉,小家严守各种法规法律,不敢越雷池一步,人家一骂一批评,就吓得半死,是无法成为大家的,齐白石题李苦禅画云:“众人若要骂,吾贤休害怕。”他自己题自己画“……人欲骂之,余勿听也;人欲誉之,余勿喜也。”白石的胸怀之大还不仅于此。

凡是大家,都具有广阔的胸怀。

上学图34.5×25cm纸本设色无年款

齐白石终生在固有传统中生存发展,按他的情形,应该是坚决反对外国绘画的。但事实却相反,据胡佩衡、胡橐所著《齐白石画法与欣赏》一书中介绍“白石老人……对西洋画法也是很注意的。”30年前(陈按,指著书时之30年前),他和法国来中国的画家克罗多常常来往,也互相交谈中西画的理论问题,白石老人曾说:‘得与克罗多先生谈,始知中西绘画原只一理。’我也常见他仔细欣赏西画复制品,他说要吸取西画的构图、着色和意趣。后来,还听到老人对徐悲鸿说:“现在已经老了,如果倒退30年,一定要正式画画西洋画。”

“中西绘画原只一理”,后来,张大千也认真讲过类似的话。

南瓜×34cm纸本设色无年款

“昨日大风,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足之,不教一日闲过也”。

二胡经常在白石身旁,他们对齐白石是十分了解的。

齐白石《为蒋兆和画展题词》也说:“兆和先生与吾友悲鸿君善,尝闻悲鸿称其画,今始得见所作人物三幅,能用中国画笔加入外国法内,此为中外特风,予甚佩之……”

朱竹.5×38.5cm纸本设色年

可见,白石不但不排斥西法,而且欣赏吸收西法,如果年轻30年,他还要学画西洋画,虽然他并没有做到,但他的胸怀是能容得下西洋画的。

齐、黄并称为20世纪公认的大师,黄宾虹的画也是纯传统的,但他也不排斥西洋画。年,黄宾虹致朱砚黄书信云:“欧风东渐,心理契合,不出20年,画当无中西之分,其精神同也。笔法,西人会积点成线。即古书法中秘传之屋漏痕。”

万竹山居.5×49.5cm纸本设色无年款

致傅雷信云:“……始悟古人用笔之法,皆具数十寒暑苦功,而后上纸作画。其理论仍与欧西吻合,如画笔重在点,曰起点,为章法之主;曰弱点,为无笔力;曰焦点,为无墨彩。正是中国画言章法、笔法、墨法相同。”

年致陆丹书云:“即绘画一事,西人倾向东方古物书籍,融合贯通,胜于中邦学者,与之言论,往往如数家珍,诚是畏友。不出十年,世界可无中西画派之分。所不同者面貌,而于精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无一不合。”

借山图之四洞庭君山30×48cm纸本设色年

致吴鸣书云:“一画开天,笔有转折起讫。老子谓道法自然,欧西人之自然美,其实一也。”

在我的想象中,黄宾虹一生致力于传统的研究和积厚,必会排斥西法。事实则相反,他对西画十分亲切:“世界可无中西画派之分”“其实一也”。说明他胸中容得下西画。

当然,徐悲鸿、蒋兆和、李可染、林风眠等,有的亲自跑到国外去学习素描、油画,有的借鉴西法,凡大家之胸怀,必能容纳其他,必不会坚决排斥其他。

草间鹌鹑30×39cm纸本墨笔年

林纾亦擅画,但不是绘画大家,他就完全不能容忍西洋画,也不能容忍新画,他在《春觉斋说话》中说:“……新学既多。士多游艺于外洋,而中华旧有之翰墨,弃如刍狗,无论鄙夷近人之作,即示以名迹,亦复膛然,尚何论画之云。中国人也,重点仍守旧中国旧有之学。此前论文……今之论画亦尔。”

他是绝对要求“至求画古人”“与古人合”,绝对不能容忍西洋画。他的画也确实像古人画,所以,并无建树。人们只是欣赏他翻译的外国小说,才重视他的画。林纾是以文学家、翻译家而名于世的,因为他胸怀中能容下西洋小说,他成为文学大家。

寻旧图.5×42cm纸本设色无年款

李可染说他的画还要发展,还要迈越,“但不能迈到西洋画中去”,看来他好像是不能容忍西洋画的了,但他的画室里却陈列张贴很多欧洲油画。他的绘画之成功,也正是借鉴西方画的结果。潘天寿强调“拉大中西绘画距离”,主张中西画各自发展,好像是不能容忍西洋画了,但他的画室中张贴唯一的画就是欧洲油画。

大家的胸怀是广阔的,此其一也。(文/陈传席)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zp/6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