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病的各种灸法调理哮喘
哮喘 哮喘是一种突然发作以呼吸喘促、喉间哮鸣有声为临床特征的疾病,故《医宗金鉴》曰:“喘则呼吸急促,哮则喉中有响声。”痰浊内伏,是哮喘的宿根,常因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而诱发。 一、痰扰于内 痰是人体内的病理产物,哮喘的形成于发作均以痰为基本病因。“脾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津液淤积化痰。外感风寒失于表散,或燥热之邪犯肺,留于肺系,影响人体气机和津液的输布,日久变生痰浊;或饮食不节,恣食厚味,嗜饮浓茶、酒浆,损伤脾胃;或因长期吸烟,熏灼气道,均能生痰,愤怒忧思,气机瘀滞;病后体弱,失于调摄,都能造成脏腑机能失调,从而顽痰伏于内,胶结不去,遂成为哮喘的宿根,一经新邪引动,则痰随气动,聚于肺系,发为哮喘。 二、肺失宣降 外受风寒,或淋雨践露,或气交之变,宿痰为新邪引动;或受情志违和,或劳倦。以致痰动气阻,壅于肺系,肺气既不得宣发于外,又不能肃降于下,上逆而为喘息迫促,而哮喘发作。 一、冷哮 突然发作,咳喘哮鸣皆现,兼见恶寒发热头痛等表证。有的初起恶寒发热,头痛无汗,咳嗽,呼吸紧迫感,喉痒鼻痒或身痒,鼻流清涕如水。继而喘促加剧,喉中痰鸣如水鸡声,咳吐稀痰,不能平卧,胸膈满闷如窒,面色青灰或苍白,背冷,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质淡,苔白滑,脉象浮紧。 二、脾肺气虚 喘咳日久,气短息微,动则加剧,痰液清稀,自汗畏风,食少纳呆,大便溏,头面四肢浮肿,面色?白,舌质淡,舌边有齿痕,苔白,脉象濡弱。 三、肺肾两虚 咳喘气短,自汗畏风,动则气喘,腰膝酸软,脑转耳鸣,盗汗遗精,舌质淡,脉象弱。 多取背部俞穴和任脉、督脉及阳明经腧穴。 一、冷哮 治法:宣肺散寒,豁痰平喘。 处方:列缺、尺泽、风门、肺俞、丰隆。 方义:本方用列缺、尺泽宣肃手太阴经气,用肺俞、风门宣发足太阳经气,丰隆化痰。数穴合用,解表散寒、宣肺平喘之功,使寒饮得蠲,则哮喘可平。 灸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5~10分钟,每日或隔日灸1次,5日为一疗程。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3~5壮,间日灸1次,5次为一疗程。 (3)隔姜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5~7壮,每日或隔日灸1次,必要时1日灸2次,5~7次为一疗程。 (4)白芥子敷灸:选取背部肩胛间区,每次敷灸30~6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敷灸处皮肤呈现红晕、发热、微痛或起泡。 (5)复方桃仁敷灸:将桃仁60克,杏仁6克,栀子20克,胡椒3克,糯米2克,共研细末,用鸡蛋清调制成糊状,分为4份,贴敷于双侧涌泉及与涌泉相对的足背阿是穴,用油纸覆盖胶布固定,敷灸12小时后去掉洗净。隔12小时可行第二次敷灸,3次为一疗程。 二、脾肺气虚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处方:定喘、膏肓、肺俞、太渊、脾俞、足三里。 方义:定喘能缓解哮喘,膏肓治虚性哮喘。太渊是手太阴经的原穴,与肺俞配伍以补土生金。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 灸法: (1)艾条温和灸、艾炷灸均可选用。 (2)瘢痕灸:每次选用1~5个穴位,每穴灸3~9壮,10天灸1次,3~5次为一疗程。艾炷克酌情选用麦粒大、黄豆大或枣核大。 (3)毛茛叶敷灸:贴敷大椎穴,使之发泡,10天贴一次,3次为一疗程。 三、肺肾两虚 治法:肺肾双补。 处方:肺俞、肾俞、太溪、关元、哮喘。 方义:肺俞培补肺气,肾俞、太溪、关元补肾纳气,哮喘穴定喘。 灸法: (1)艾条温和灸与艾炷灸均可选用。 (2)药物艾炷瘢痕灸:选取陈艾绒克,麻黄、桂枝、肉桂、独活、羌活、乳香、没药、细辛、干姜、丁香、白芷、川椒、广木香、苍术、防风、半夏曲各15克,硫磺30克,苏子、皂角、乌药、广陈皮、川乌、石菖蒲、炮穿山甲、甘草、各9克,麝香1克。将以上诸药共研细末和艾绒拌匀,贮瓶备用。灸治前制成直径0.6~0.8厘米、高1~1.2厘米的圆锥形艾炷。施灸时先将穴位常规消毒,再以1%普鲁卡因0.5~1毫升局部麻醉后,用大蒜汁涂拭于局麻的穴位上,依艾炷瘢痕灸法操作。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5~9壮,小儿只灸1次,成人一般灸3次,每年灸1次或2年灸3次。 (3)冬病夏治哮喘膏敷灸:取白芥子、延胡索、各21克,甘遂、细辛各12克,将上药共研细末,制成散剂,装塑料袋备用。以上为1人3次用药量。用时每次取上药1/3,加生姜汁调成稠糊状,并加麝香少许,分别摊在6块直径约5厘米的油纸上,贴敷于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以胶布固定。一般敷灸4~6小时,如果敷后局部有烧灼疼痛感,可提前取下。如果敷后局部有发痒、发热舒适感,也可多敷贴几个小时,等药物干燥后再揭下。每隔10天灸1次,即初伏、中伏、末伏各1次,共敷灸3次。一般连续敷灸3年。 (4)麝香大蒜敷灸:取麝香1~1.5克,研制成细末,再将紫皮蒜10~15头捣成蒜泥。于端阳节(农历五月初五)中午近12时。让患者伏卧,以肥皂水、盐水清洁背部皮肤。中午12时整,先将麝香均匀地撒敷在第七颈椎棘突至第十二胸椎棘突宽3~3.5厘米的脊背中线长方形区域内,继将蒜泥敷于麝香上。敷灸60~75分钟后,将麝香及蒜泥取下(小儿如不能耐受疼痛,可于敷灸后30~40分钟取下),清洗局部,然后涂以消毒硼酸软膏,再覆以塑料薄膜,胶布固定即可,每年敷灸1次,可连续敷灸3年。 《千金要方》:“上气咳逆,短气胸满,多唾,唾恶冷痰,灸肺俞五十壮。“ 《针灸资生经》:“凡有喘与哮者,为按肺俞,无不酸痛,皆为缪刺肺俞,令灸而愈。” 《景岳全书》:“璇玑、气海、膻中、期门、脊中骨节第七椎下穴,灸三壮,喘气立矣。”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zp/2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黄幻吾笔下的荷花,把水墨彩色熔铸一炉
- 下一篇文章: 年佛像市场大好,备受藏家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