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森新近出版的《程十发年谱》是一代海派绘画大师程十发的第一本年谱,蔡梓源、王志娴伉俪沉潜文献、遍搜资料、考订史实、识读记忆、辨析轶事,从而以40多万字、多幅图片,全景式、纪实性地呈现、反映了发老波澜壮阔的人生之旅和卓尔不群的从艺之途。系统梳理翔实记录从年出生到年辞世,程十发87年的跌宕人生,可谓是从柳暗花明到风云际会,从往事并不如烟到来者犹可追忆,《年谱》对此作了系统梳理,翔实记录,从而使发老的人生轨迹脉络清晰而渊源有自。程十发自幼喜好涂鸦,是受其行医的父亲程欣木的影响。然而,他在几岁、以何方式学的?因为年代久远,大都语焉不详,没有具体的记载。《年谱》的作者经过对松江程十发故居及松江老城西门外松风草堂的探访,查清了程十发学画发蒙于年,他五岁时,父亲“经常让他在包中药的纸上涂画,他会默默地坐在山水画前描上很久。《芥子园画谱》《飞影阁画谱》《画学丛编》等等,都是先生学画的范本”。正是为了让年幼的画童耳濡目染,在他六岁时,“父亲曾将一幅后期人工加色的任伯年《骑驴图》的石印画悬挂在诊所里,这幅作品无疑是先生最初的传统书画启蒙”。由此可见,从童年产生的美术情结,影响了他的一生。无论是做年谱,还是写传记,其亮点或是兴奋点就是发现或揭开那些未曾被披露的史实或鲜为人知的轶事。程十发于年从松江白龙潭小学毕业后,进入了天主教会创办的震旦大学附属中学(即光启中学,现为松江二中),他不仅坚持绘画,临摹了不少珂罗版古画,尤其是精心临摹了王蒙的《黄鹤山樵画册》,同时也心系文学。初二时,16岁的他在校刊上发表了新诗《枫之笺》:“以前——在秋的林野里,饮过醉的泉水:泛红了你的脸!现在——虽然枯了,只要写,当我写第一笔时,比从前鲜艳得多了!……去吧!春之溪头的桨声已复活了!昨夜——树上的歌声已出现了。”这真是令人惊艳的发现。全诗细腻传神、意境婉约。我与发老相识多年,平素多有请教问学、垂询艺事,这首诗的发现也解开了我的一个疑问:在我与发老的接触中,发现他才思敏捷,常能即兴赋诗,而且文笔清新自然,诗意高迈深远,原来他在“恰同学少年时”,已是诗心萌发。佐证史实澄清疑惑《年谱》的第二个特征是佐证史实,澄清疑惑,探幽抉微。如毕生以“取古今中外法而化之”的发老,实际上是很有现代意识、时代精神、开放理念及变通能力的,他一直认真学习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zp/13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