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楚石“世外桃源”山子式笔架

年代:明

尺寸:17.3x2.2x6.6cm重:g

来源:博美(北京)网拍第三十七期

说明:风雅的宋朝,文房用具成为文人审美情志和生活雅趣的重要载体。盈盈一握,也可窥视其蕴含的精神世界。在宋代便开始流行于文人案头的山形笔架,几乎是同时代山水艺术和人文精神的凝聚物。北宋鲁应龙的《闲窗括异志》中有“远峰列如笔架”之言,可见宋人已在远山和笔架之间产生自然的联想。山水绘画的笔法与构图、古典赏石的传承与建构,园林造山的实践与书写,为笔山的造型和布局提供了借鉴;仁者乐山的襟怀、升仙游逸的梦想、栖隐山林的希冀,则融会成山形笔架所承载的精神内核。山形笔架将远山放置于一室之内,蕴含的是须弥芥子的哲学智慧和笔底江山的高远境界。正可谓是:“何物能支笔万钧,案头依约远山痕。掌上山峰看太华,人间一发是中原。”

这件山形笔架造型精巧,通体素黑,为楚石质地,包浆醇厚,光润柔和,风格类于无锡博物馆藏山形石笔架,颇具宋韵。笔架整体为远山造型,峰峦并列,主峰居中,两侧山峰高低错落,不下数十座山头。从正面看,层峦叠嶂中林木蓊蓊郁郁,藏露出几座亭台楼阁的屋宇,山脚下波涛汹涌,莽莽苍苍;从背面看,山峦丛林下,有一位披着蓑衣的老翁举桨铲舟,舟行之处顿生寒江独钓、迟暮苍凉之感。即便在宋元绘画中,亦不乏此类题材,如宋代画家许道宁的《渔父图》,江上群峰,参差罗列,峰巅崖间,杂树丛生,江心有短舟几艘,出没于烟水间,给江山增添了不少风致。与此件笔山同观,题材意趣相类。小小笔山,在方寸中同时开拓空间的无穷深邃和时间的须臾无尽意。这种意境,正是苏轼词中所道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zp/1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