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国良速写因灵感枯竭出家,妻子等了他15
来源画家圈子史国良(-),中国当代著名人物画家。释慧禅,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国家一级画家,中国美协会员,中央美院及首都师大美术系客座教授。作品《刻经》荣获第23届蒙特卡罗国际现代艺术大奖赛“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大奖”。为此又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荣誉嘉奖。画风以写实手法,反映时代生活为主,功底扎实、笔墨厚重。年移居加拿大温哥华,年在美国西来寺披剃出家。为当代中国画僧的再传人。 提起画僧,这个词语在中国历史上已经出现了上千年,中国古代有许多著名的画僧,画僧顾名思义就是即是画家又是僧人。从唐朝时期佛教普遍流行,以僧人身份从事画作的名家的辈出,惠崇、弘仁、贯休、石涛等人都是其中的代表。 在中国的绘画历史上,僧人画家的画作是一种独特的类型。因为佛法理念的涉及,他们的画作也更具另一种意味。到了近代,苏曼殊、张大千等画家都曾经出过家。在绘画与佛教上都造诣颇深,无一不是有着巨大影响的人物,在如今,再提起画僧,总归有些太过遥远,但是仍有传人,他便是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史国良。 中国画僧传人史国良 对画作境界的追求也让一部分画家为获得灵感不惜尝试各种方式,包括出家当和尚也是。有一位天才画家在灵感枯竭时就选择了出家,他的妻子也选择放手成全了他。15年后他还俗继续创作绘画,一幅画就卖出了万的高价。 一、艺术追求艺术家创作时最需要的就是灵感,为了使得画作的境界更高,有的人就到宗教当中去找寻。史国良原本就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在他灵感枯竭之时,他想到的就是到佛教当中去寻找创作的灵感。史国良是年生人,是中国当代的著名画家之一。在他24岁的时候就凭借自己的实力考上了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后他创作了不少作品,获得了普遍的好评,很快他就在画界小有名气了。不仅事业上风生水起,在感情生活上史国良也非常幸运。他遇到了他后来的妻子刘玉梅,两人一见倾心,彼此约定终身。他们结婚后妻子也是全心全意的为他,为了他能专心作画,妻子包揽起他的一应生活起居,为他洗笔裱画、研墨裁纸,什么事情都替他准备周全,是名副其实的贤内助。 后来史国良的画也越来越出名,不断的有画作被卖出高价,夫妻两人的生活也是渐渐好了起来。但就在这时,史国良却毅然决然的想要出家当和尚去。史国良所追求的是获得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他受到星云大师的启发,希望延续中国画僧的传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创作的灵感。在经过认真的思考后,他向妻子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她的妻子对此很是难过,但依然尊重他的决定,于是两人办了离婚手续。史国良也就此开始了他的寺院生活,这一待就是15年。年,史国良进行了剃度,正式成为了一名和尚,法号慧禅。但是画僧的日子并没有如他所想的那般如意,这里的生活好比军营,他每天都过着严格的规范生活。而且在这里的时候他依然没能超脱世俗,心中还是无比想念妻儿。他所作的画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花鸟这样的画僧作品,而是与宗教人伦有关的题材,这也在佛门看来是太过世俗,这表明他还是没有斩断尘缘,他所想要悟到的那个境界还是难以企及。二、更上一层楼十五年的潜心问道之后,史国良最终还是选择了放下,年的时候他决定还俗,做回一个普通的画家。还俗后他在中国画堂的名声也日渐鼎盛,成为写实画派的代表人物。与此同时,他还俗后首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与妻子复婚,尽力的弥补这15年来对妻儿的愧疚。他也意识到了这15年来妻子和儿子所做的牺牲,所以他希望今后的时间里能尽全力去补偿他们。现如今在妻儿的陪伴下,他重新过上正常的生活。他的创作也的确更上一层楼,许多作品相较从前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的画能够深刻的反应时代生活,而且他的功底扎实,画的艺术境界也显示出他的新的人生感悟。他的画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画的艺术水准也受到了大多数人的肯定。年的时候,他的一副名为《转经图》的画作就卖出了万元的高价,可见画僧之旅还是颇见成效的。其余作品欣赏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 ▼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zp/11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原来学画画的孩子,未来可以从事这么多高端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