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聪自传没坎坷经历的人,其作品便没有深
来源ART艺术共赏 周思聪(~),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擅长水墨人物画,兼及花卉,偶作山水。造型能力强,早期作品带有一定的情节性,笔墨清新、洒脱,富有表现力。 我的经历简单而幸运,说来话短。 我出生在北方乡镇一个旧式的大家庭里。记得生着白胡子的祖父是镇里一所小学的校长,我四岁时曾被白胡子牵着混到那所小学里念过书。生着黑胡子的外祖父是同一镇里的一位草药郎中,他很受乡里敬重,闲暇时常写诗作画,我童年时最大的乐趣莫过于跟母亲去姥姥家,坐在黑胡子膝下玩耍,我对画画的爱恋大约就是从姥姥家开始的。 周思聪残荷 日本人投降那年,我们全家迁居北京,我在北京读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并一直居住到现在,也差不多算是北京人了。在小学时,张怡贞先生是我的美术老师,她和蔼而严格,是她给予我绘画启蒙教育。 读初中时,偶然见到杂志上刊登的德国人凯绥?珂勒惠支的画,受到极大震撼。她成了我最崇拜的第一位画家。 柯勒惠支作品↓ 读完初中,我兴高采烈去报考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没料想却遭到父亲的强烈反对,致使我失去了那次机会。但我的固执终于胜过了父亲的权威,第二年我便成为美院附中的学生。老校长丁井文先生对我们这些孩子关怀备至,年轻的老师们都极平易而负责,我在附中接受了严格的素描基础训练,度过了难忘的三年。 一九五八年,极左的年代,我们附中毕业的四十名同学中被美院录取的只有少数几名,出乎意料,我竟是其中的幸运儿。 在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五年的学生生活中,有幸受到我所敬仰的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人物画大师蒋兆和先生,叶浅予先生、刘凌仓先生、花鸟画大师李苦禅先生、郭味蕖先生以及其他各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使我一生受益不尽。 一九六三年美院毕业,我被分到北京画院做了专业画家。然而紧接着的十年浩劫却使我同其他人一样被迫停止业务实践。 周思聪《长白青松》 一九六九年我与卢沉结婚,志同道合。我们有一子一女,日子尽管紧迫,然而和谐、默契。 一九七三年重新开始创作。展出的作品有《长白青松》、《山区新路》等。 周思聪《山区新路》 一九七六年周恩来总理逝世后,我心情一直不能平静,一九七八年深入邢台地震灾区,完成水墨画《人民和总理》。一九七九年此画获全国美展一等奖。 周思聪《人民与总理》 一九八O年赴吉林省辽源矿区,开始大型组画《矿工图》的创作。一九八一年到凉山彝族地区写生,之后创作了十数幅高原风情画。 矿工组画↓ 一九八四年应日本著名画家丸木位里、赤松俊子之邀赴日,在东京上野美术馆展出《矿工图》等作品。 一九八五年以后,因患病,创作活动长期受阻,期间带病完成部分小幅作品。 矿工图之二·山海关2.5x25.7cm 矿工图之二·山海关周思聪38.4x38.4cm 矿工图之王道乐土周思聪39x38.7cm纸本水墨 自传到此便传完了。人说没有坎坷经历的人,其作品便没有深度,看来此话正应验在我身上。画了三十多年画,始知自己天资平平。这都是无可奈何的事,顺其自然吧。我只愿人们看到一个真实的我。 谨以此平凡的画集献给我敬爱的师长。 一九九O年九月 作品欣赏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 ▼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zp/11173.html
- 上一篇文章: 陈传席大师的作品不光有技术还必须有思想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