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个朝鲜胖子在马来西亚被人用VX神经毒剂捂死,于是VX又成了国际流行词汇。上一次大家听到VX可能是《勇闯夺命岛》了,翰墨将军去偷的就是VX神经毒剂战斗部的导弹。那么VX神经毒剂到底有多厉害?

从年开始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毒气弹)以来,化学武器大略上一共可以分成三代:第一代窒息性毒剂,第二代糜烂性毒剂,第三代神经毒剂。

窒息性毒剂大家可以按字面理解,这种毒剂需要被人呼吸进呼吸道才会中毒。防护这种毒气,只需要佩戴一个防毒面具,让呼吸进你肺部的空气经过过滤就可以了。

一战人和马佩戴的防毒面具

一战使用的氯气、光气,就属于窒息性毒剂。当然现在也有人用催泪弹当毒气弹使用,也算。

糜烂性毒剂的毒性就上一个档次了,它不但被人呼吸进呼吸道,会迅速中毒,毒气接触人的皮肤,也会中毒。这是一种全身中毒的化学武器。

被芥子气攻击的士兵

糜烂性毒剂最有名的是芥子气,看图可以看到毒剂通过皮肤渗透的效果,因为人的脖子、腋窝、蛋蛋的皮肤最薄,所以中毒之后这几个部位最先起水泡。水泡之后是浑身难受、呼吸困难,最后随着全身暴露在毒气中的时间不断延长,心脏停跳死翘翘。

防御全身中毒的毒气,光戴一个猪嘴就不能解决问题了,你得穿上全身遮盖密封的防化服。

神经毒剂也是一种全身中毒的化学武器。但是,它的毒性比糜烂性毒剂还要高一个档次。因为这种毒剂从皮肤渗透进去后,是直接攻击人体的神经系统的,而不是简单攻击人的体细胞。

神经毒剂最早诞生的是沙林,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独家掌握神经毒剂技术。但是,尽管技术领先,但英美生产了10倍于德国沙林的芥子气,德国和盟军也形成了化学武器的恐怖平衡,德国最后也没敢在战场上对美军使用沙林,都投放到浴室里了。

全身防化服,穿上之后,中毒是不会了,但是吃饭喝水撒尿都很麻烦。美国和苏联都认为,如果战场上面对的是同量级的超级大国,释放化学武器的首要目的并不是杀伤对方人员,而是让对方不得不缩在三防车辆和防化服里不敢出来,从而使其机动困难、操纵装备困难、持续作战更容易疲劳。

沙林之后是“塔崩”,年,德国又研制出了“梭曼”,从化学式来说它应该叫“环沙林”,毒性比沙林更强,更持久。二战后沙林、塔崩、梭曼的配方被美国缴获。其中塔崩被命名为GA,沙林为GB,梭曼为GD,G就是德国的缩写,但是为什么GAGB之后就直接跳到GD了呢?GC难道是神盾局秘藏了?

GAGBGD让美国化学家大受启发,年,美国通过发布新的农药进而发现了新的神经毒剂胺吸磷——VG。VG又打开了一整条化学武器的科技树,VG,VF,VM……VR……根本停不下来。最终章呢,就是本文开头说到的——VX。

VX毒剂,学名S-(2-二异丙基氨乙基)-甲基硫代磷酸乙酯,一种无色无味的油状液体,一旦接触到氧气,就会变成气体。工业品呈微黄、黄或棕色,贮存时会分解出少量的硫醇,因而带有臭味。可以通过空气或水源传播,几乎无法察觉。人体皮肤与之接触或吸入就会导致中毒,头痛恶心是感染这种毒气的主要症状。VX毒气可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呼吸停止,最终导致死亡。致命剂量为10毫克,一小滴VX液滴落到皮肤上,如不及时消毒和救治,就可引起人员死亡。

最后,VX可以做成二元化学武器,也就是它出厂的时候是两种无毒性or低毒物质(原料),在导弹战斗部上装填这两种无毒性or低毒物质,储存运输都很方便。但是,打出去之后,战斗部内先爆个小雷管,两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就生成了VX。

《勇闯夺命岛》剧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yl/7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