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谱》,又称《芥子园画传》,是一部杰出的中国画技法基础教科书。   该书自清初问世至今余年间,在海内外广泛流传,经久不衰。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黄宾虹、陆俨少等,几乎绝大多数的中国画家,都是从临摹这本画谱而起步的。鲁迅曾在《芥子园画谱》上题诗,并作为信物赠送许广平,更为该书添上了一段佳话。《芥子园画谱》初集为5卷山水谱,乃是“嘉定四先生”之一李流芳的课徒画稿。   李流芳,字长蘅,号檀园,晚号慎娱居士。生于明万历元年(年),万历三十四年中举人。   天启二年(年)赴北京参加会试,在抵达京郊时,闻朝中宦官当道,气焰嚣张,朝政腐败,愤而弃考南归。从此绝意仕途,以诗文自娱,并在嘉定南翔构筑“檀园”,一树一石皆亲自精心设计,风韵别致,为江南一座著名的文人园。   他经常在园中与文朋诗友论文谈艺,钱谦益、程嘉燧等著名文人常出入此园。崇祯二年(年),李流芳逝世,终年55岁。李流芳的诗歌“风骨自高,不能掩其真灵性也。”(沈德潜《明诗别裁》),有诗文集《檀园集》传世。   李流芳的书画成就尤为杰出,他擅长书法,其风格酷似苏东坡,还能金石篆刻,其刻竹师法朱鹤,颇具金石味、书卷气。画取法“元四家”中的黄公望、吴镇,笔墨酣畅、清秀。传世之作有《溪山图》、《云中扇》卷(现藏故宫博物院),以及《长林丰草图》轴、《吴中十景图》册(现藏上海博物馆)。   李流芳的画论也精妙独到,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黄宗羲说李流芳“题画册潇洒数言,便使读之得如身出其间,真是文中有画”(《明文授读》)。   李流芳除了与本县的唐时升、程嘉燧、娄坚合称“嘉定四先生”外,还与松江画派的班头董其昌,以及杨文聪、王时敏、王鉴、程嘉燧、张学曾、卞文瑜、邵弥等合称为“画中九友”,他们常在一起交流绘画技艺。李流芳既继承了“元四家”,也吸收了松江画派的精髓,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晚明画坛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人品高尚,画品也高尚,在画中往往表现出与黑暗丑恶的现实世界的不妥协精神。   中年后李流芳几乎游遍了江南的山山水水。他特别喜欢杭州,特意在杭州置“六浮阁”别墅一所,常常流连于湖光山色之间,汲取绘画创作的素材,“平生书画置两舟,湖中胜处供淹留”(吴梅村《画中友诗·长蘅》)。不愿步入仕途的李流芳,主要以卖画授徒为生,从游的弟子甚多,因而留下了数目可观的课徒画稿。明亡后,这些画稿在民间流传,流失了一部分。入清后,其中43幅山水画稿为名士李渔的女婿沈心友所得,沈心友交给当时的名画家龚贤的高足王概,让其编入画谱。   王概,字安节,浙江秀水人,是一位画家兼编辑家。明末清初,南京是南方政治、文化的活动中心。明末遗民中的许多文化名人,有不少流寓于此,文化气息与艺术氛围浓烈,书刊的印行也颇为繁荣。清初,文学家、戏剧家、出版家李渔在南京开了一家名为“芥子园”的书坊,一直延续至同治年间,前后整整年。   康熙十八年(年),《芥子园画谱》“经王概三易寒暑,始获竣事”,并于是年付梓。出版前,李渔仔细审阅了全部画稿,认为其中山水画稿“确系长蘅手稿,及览末幅,得李氏家藏,及流芳印记,益信为长蘅旧物。”(李渔《芥子园画谱》序)。   清初,“人物、翎毛、花卉诸品皆有写生佳谱,至水山一途,独泯泯无传,岂画山水之法,询可意会,不可形传耶?”(同上)。李流芳的课徒画稿填补了中国画画谱的空缺。《芥子园画谱》出版后,代代均有增补,至清光绪年间,遂形成了百科全书式的绘画技法书,并在上海石印发行,流传甚广。   《芥子园画谱》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书画家,功不可没,这是李流芳在生前无法想象到的。近年来,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地纷纷印行《芥子园画谱》,仅上海一地就有几种版本,而且一印再印,市场需求极大,可见此书旺盛的生命力。

原标题:李流芳与《芥子园画谱》

  来源:陶继明/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陈玉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yl/6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