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日起源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暖花开的三月,为了庆祝正月十五,灵石介林风景区特推出“正月十五闹元宵,体验千年忠孝文化”优惠活动。

活动时间:年3月2日

活动内容:凡来介林景区游览的游客门票3折(10元/人)的特价优惠,赠送祈福香一包

抢头香送祈福带

介林风景区位于灵石县马和乡张嵩村东。这里是以“割股奉君、功不言禄”著称于世的三晋名贤介子推及其母隐居、遇难、埋葬和祭祀的地方,始建于春秋时期(公元前年),后世屡废屡兴,到北宋元丰元年(公元年),这里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家祭祀、帝王祭拜的忠孝文化圣地。

公元年,宋神宗元丰元年诏封介子推为“洁惠侯”,即拨款重修介庙,更名为洁惠侯祠。时隔26年后,宋徽宗再次为介子推赦“昭德”。“昭”指昭告;“德”指品行道德,宋徽宗敕封“昭德”二字的用意就是要把介子推的高尚品德昭告天下,使文武百官都能像介子推一样,国家有难时不避生死,挺身而出;国家安定后不争夺权利、居功自傲。

晋文公纵火焚林,介子推母子被烧死在这块石坂上。为让石坂尽快凉下来,不在灼烤他母子遗骸,家家灭火停灶,户户禁烟寒食,终使“火石”成“寒石”。为告诫所有人不得践踏这块石板,称其为“忌板”。清初刑部尚书、诗坛“三王”之一的王士祯所提诗句:“徘徊望忌板,落日无寒烟。”来缅怀介子推。

安葬介子推母子后,人们无意间发现在大石板烧裂的缝隙中竟然长出一大一小两株柏树,它们枝杈交错、相拥相绕,绿荫覆盖了整块石板,树冠好似两人相抱,乡人感到很神奇,认为两株柏树就是介子推母子的化身,所以把它们称为“子母柏”。

忠者,天地之大义;孝者,人伦之常经。介之推遭逢乱世,从公子重耳出奔,备极艰难。在重耳饿困之际,割股啖君,可谓忠之极矣!功成身隐,归乡奉母,可谓孝矣!不幸遭文公焚山,母子共为灰烬,君民感伤,清明寒食,由此而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yl/6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