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吃货,这几本饮食文化的经典著作不可不读。《山家清供》林洪著《山家清供》是宋代林洪所著的一本饮食文化著作,该书广收博采,收录以山野所产的蔬菜(豆、菌、笋、野菜等)、水果(梨、橙、栗、杏、李等)、动物(鸡、鸭、羊、鱼、虾、蟹等)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记其名称、用料、烹制方法等。所谓“山家清供”,顾名思义,是指山野人家待客时所用的清淡田蔬,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清淡菜蔬由衷的推崇与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追求“清”、“雅”的饮食美学思想。著者林洪,字龙发,号可山,南宋晋江安仁乡永宁里可山(今石狮市蚶江镇古山村)人,宋绍兴间(-年)进士。林洪善诗文书画,著有《西湖衣钵集》、《文房图赞》。林洪涉猎广泛,诗文书画外,对园林、饮食也颇有研究,著有《山家清供》二卷外,还著有《山家清事》一卷。林洪的《山家清供》,文笔优美,简洁生动,广征博引,美食美文美诗,间或缀以感慨系之的美评、掌故,雅趣横生,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不仅满足了我享受阅读的愉悦,还在文字里品尝了一道道别致的美食,了解到宋代士人的饮食风尚,真是收获多多,美好多多。《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倪瓒著倪瓒,字元镇,号云林。元末著名画家,为著名的元四家之一,擅长以水墨画江南景色,在美术史上具有相当大的影响。我习惯于称他云林先生。云林先生生于江苏无锡城东南的梅里祗陀村,家本豪富,后来因元末农民起义,散其家产,自带家眷乘舟往来于太湖和三泖之间,过着逍遥自在的隐居生活。倪瓒生平也未曾出仕。云林先生旧家本有一堂名为“云林堂”,《云林堂饮食制度集》就是倪瓒用此堂命名他所编著的这本菜谱。该集中收有五十余种菜点和饮料的材料和制作法,其中有不少菜如“烧鹅”、“青虾卷”、“川猪头”、“新法蟹”、“雪庵菜”等,都独具风味,颇为后世称道。有些菜肴的制法一直传到现在,甚至传到日本。读完他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感觉他的山水,他的诗词手札书法,还有他的饮食,倒也是和谐相生,一脉相承的。随意中有讲究,讲究处见风味和格调。《随园食单》袁枚著《随园食单》可以说是袁枚四十年吃货经验的大集结,以文言随笔的形式,细腻地描摹了乾隆年间江浙地区的饮食状况与烹饪技术,是清代一部系统地论述中国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随园食单》出版于年(乾隆57年)。全书分为须知单、戒单、海鲜单、江鲜单、特牲单、杂牲单、羽族单、水族有鳞单、水族无鳞单、杂素单、小菜单、点心单、饭粥单和菜酒单十四个方面。在须知单中提出了既全且严的二十个操作要求,在戒单中提出了十四个注意事项。用大量的篇幅详细地记述了我国从十四世纪至十八世纪中流行的种南北菜肴饭点,也介绍了当时的美酒名茶。从选料到品尝都有所叙及。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名气是相当地大,不用说,书本身之外,还是因为袁枚的名气大。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乾隆四年(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乾隆七年外调做官,曾任江宁、上元等地知县,政声好,很得当时总督尹继善的赏识。袁枚三十三岁时父亲亡故,辞官养母,在江宁(南京)购置隋氏废园,改名“随园”,筑室定居,自此开始了他呼朋引友、诗酒唱酬、美食雅趣的自在生活。文人谈美食,但又不是单单谈美食,从中总能见出作者的饮食思想、精神、境界,这也是文人美食文章的魅力所在。《食宪鸿秘》朱彝尊著朱彝尊是清代的大诗人、著名学者,还是位美食家。朱彝尊所著的《食宪鸿秘》分上、下卷,是一部介绍各类食品加工调配、烹饪的专著。全书以《食宪总论》为首,论饮食的宜忌,下列饮之属,饭之属,粉之属、粥之属,饵之属,酱之属,蔬之属,餐芳谱,果之属,鱼之属,蟹,禽之属,卵之属,肉之属,香之属,种植、黄杨,书末附有汪拂云所录食谱,内容非常丰富。朱彝尊认为饮食之人有三种,一是餔餟之人,“食量本弘,不择精粗,惟事满腹,人见其蠢,彼实副其量为损为益。”一是滋味之人,“尝味务遍,或肥浓鲜爽,生熟备陈,或海错陆珍,奉非常馔当其得味,尽有可口”。一是养生之人,“饮必好水,饭必好米,蔬菜鱼肉,但取目前,常物务鲜,务洁,务熟,务烹饪合宜,不事珍奇,而有真味”。朱彝尊所说的这三种饮食之人,其实也代表了三种饮食境界。朱彝尊还主张,食不须多味,每食只宜一二佳味,纵有他美,须俟腹内运化后再进,方得受益。《闲情偶寄·饮馔部》李渔著李渔是明末清初的著名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李渔一生著述丰富,著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闲情偶寄》、《笠翁一家言》等五百多万字。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导编辑了《芥子园画谱》等,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位艺术天才。清代人李渔所撰写的《闲情偶寄》,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共包括《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等八个部分,论述了戏曲、歌舞、服饰、修容、园林、建筑、花卉、器玩、颐养、饮食等艺术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阐发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内容极为丰富。其中,《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是李渔讲求饮食之道的专著。他主张于俭约中求饮食的精美,在平淡处得生活之乐趣。李渔的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二十四字诀,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这其实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饮食的美的追求。李渔曾经带领自家戏班在各地巡演,巡演期间,“过一地即览一地之人情,经一方则睹一方之胜概。且食所未食,尝所未尝。”可谓吃遍了大江南北的美食美味。如此,谈美食,谈饮食之道,李渔最有资格了。李渔是文章大家,文字的高手,虽然谈的是饮食,却写得自然隽永,娓娓动人,深情款款,情真意切。《饮馔部》之外,《颐养部》总论养生,是一篇重要的养生文献,值得一读再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yl/1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