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三级专科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LOT明崇祯高罗佩“中和琴室”藏“中和”潞王琴琴长cm隐间.3cm头宽16.6cm肩宽18.5cm尾宽14cm背板刻铭:中和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敬一主人潞国世传腹款:大明崇禎丁丑歲仲秋潞國製壹百肆拾陸號备注:1.端方藏;2.袁世凯(养寿园主人)藏;3.郭墨林(听涛山房)藏;4.荷兰高罗佩(RobertHansvanGulik)(中和琴室)藏,-年;5.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借展,—年;6.保罗·侯尔曼教授(PaulHooreman),瑞士洛桑音乐学院,-年;7.郭茂基(GeorgesGoormaghtigh)(真楼)藏,瑞士日内瓦大学,年至今。著录:1.高罗佩,《琴道》,东京上智大学,年版,索引页3;2.高罗佩致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信函(博物馆档案),年;3.饶宗颐,《选堂诗词集》,台北新文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年,页-;4.郭茂基,《乐器之德:关于古代琴器上的一些铭文》,《民族音乐学论集》,年7月,页95-;5.沈兴顺,《弦外杂录》,台北市立国乐团、鸿禧美术馆编:古琴纪事图录》,台北市立国乐团,年,页;6.郭茂基,《王侯之礼》,《须弥芥子:古琴小博物馆》,瑞士日内瓦,年,页74、80-83。估价:2,,—3,,RMB这是一张汉学家高罗佩旧藏的潞王琴。琴的制作人是明代二世潞王朱常淓。琴背板刻铭“中和”,字内填以金漆。龙池内四周刻“大明崇祯丁丑岁仲秋潞国制一百四十六号”。龙池下刻诗一首:月印长江水,风微滴露清,会到无声处,方知太古情。敬一主人。诗下刻篆书“潞国世传”方印,印文内同样填以金漆。明代宫廷对古琴音乐与文化高度重视,将其视为承载儒家文化的正统音乐;在斫琴制器方面,明代的皇帝们参与其中。晚明生于内忧外患境况之下的潞王朱常淓,因为自己的藩王身份,在政治上不可能有远大的抱负,转而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琴棋书画上。作为皇族的朱常淓,在斫琴上享有人力财力等优势,他的“中和”琴与明代御制琴相比,斫制与髹饰工艺各有千秋,就整体水平以及在琴史中的影响力来看,有过之而无不及,代表了明代斫琴技艺的最高水准。朱常淓不仅研斫琴器,还编纂了琴书《古音正宗》,收录有四十九个曲目,同时还记录了44种不同的古琴造型样式,包括他自己创制的中和式。潞王琴的样式虽然借鉴了前人,但是“中和”琴名及内涵却是朱常淓苦心经营与致力追求的,因为中国古琴音乐审美对于“和”的追求是一以贯之的。▲古音正宗崇祯七年(公元年)藩王朱常淓纂集刊印高罗佩是荷兰著名的汉学家,钟情于中国古代的士大夫文化,在诗词歌赋以及琴棋书画等方面均有深入的研究,曾拜叶诗梦为师学习古琴,并潜心研究古琴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有着深刻的体悟。高罗佩当年购藏这张潞王琴时,所看重的正是中和琴的文化内涵,与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践行追求的文人精神高度契合。对于一位深谙琴乐文化与操缦的琴家来说,在选择自己所使用的琴器时,一定会兼顾器物与音色两个方面,这张潞王琴完全符合高罗佩对于造物审美以及琴器弹奏的音色要求。他在得到这张潞琴之后不久,年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中和琴室”,用以存放收集到的大量中国音乐书籍和文稿。高罗佩旧藏的这张琴是潞王琴中的标准器,形制规范,选材考究,工艺精良,音韵绵长。这张潞琴金徽、玉轸,其岳山承露,均为紫檀制成,纹理细腻。承露之两侧,随额头之线条而微弯曲,此细节仿品皆未注意。真品之焦尾,镂雕卷草花纹,朴实简单,类似晚明家具之装饰。琴背一侧,则作两如意卷云纹,此赝品亦多漏之。凤舌之形状为方形,与其他款式古琴稍异。琴体池内木质为梧桐木,色泽褐黄,木纤维中的汁液早已干涸,应当是朱常淓特意选择的古桐材,这种材料自古便是难得的斫琴良材,籍由其特殊的结构与特性,斫之为琴才能弹出苍古之韵。这张琴的槽腹空间大小适中,灰胎薄而均匀,琴面漆质坚硬,主体色调为黑棕色,局部间以朱红色漆的飞白,仔细观察能隐约看到琴面漆层下有众多绿色点状颗粒,大小与深浅不一,局部还有金末呈片状分布,这是潞王琴典型的八宝灰漆特征。坚实的八宝灰漆对琴体振动进行有效抑制,因此这张琴的音色属于沉静婉约类型,适于修心理性之用,符合传统琴人表达琴乐中正平和审美意趣的需求。这张潞王琴此前曾为政治家、鉴赏家端方(-)所藏,高罗佩年于上海从古董商郭墨林处收得此器,然后高氏将其陈设于东京的“中和琴室”。年,高罗佩将此琴赠送给保罗侯尔曼,此前还曾寄存在堪萨斯市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作为漆器供专家研究。年侯尔曼将这张琴遗留给了郭茂基。可见此琴的传承谱系十分清晰,也正是由于得到了琴家们的呵护与弹奏,其形制至今依然挺拔规整,其气息依然宝光内敛,其音色依然温劲雄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yl/12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