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根治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218/4580463.html

胸中藏丘壑笔底起烟云

——记著名画家吴传平

伍先飞

吴传平,男,年生,安徽合肥人,著名花鸟、山水画家。

现为:安徽省美协会员、中国国家画院上海分院理事、世界华人联合会安徽省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合肥市老年书画研究院艺术顾问、中国书画界联合会会员、安徽省书画研究院副秘书长、安徽省三国文化书画院艺术顾问特聘画家、中国画刊网年度推荐艺术家、云画家交流平台签约画家等。

00:20

作品常见《中国信息报》《书画报》《经济日报》《安徽文学》《艺术界》《文物鉴赏》《合肥晚报》《书画人才》等诸多媒体。

作品受邀多次参展并获大奖,被国内多家美术馆及海内外收藏家广泛收藏!

年,在合肥久留米美术馆成功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吴传平画集》《盛世经典(徐里题写)——吴传平作品创作专辑》等专著多部。

应该肯定地说,在安徽画坛上,吴传平是一位很有才华、很有艺术个性的青年画家。虽然年轻,但他不仅具备了作为一个著名画家所必备的学养、情怀、责任与气质,更重要的是,他的骨子里潜藏着一种艺术智慧和山水精神。

多年来,他一直以心中的那份圣洁、庄严和唯美,潜心于自己的艺术钻研,执着于自己的人生追求,在尊重艺术和审美的同时,勇敢表现生活,积极再现时代!

人生的大思想、大境界,都是在经历了大孤独、大痛苦之后逐渐形成的。

正如吴传平一样,他的艺术思想与艺术成就,正是这样孕育而成的。

年,他出生在长丰县下塘镇陶家湖。这里历史厚重,人文荟萃,民间艺术源远流长,饮食文化闻名遐迩。

尽管吴传平出生在这个令人十分向往的地方,可他却没有享受到这里民间艺术的熏陶和饮食文化的滋养,生活在极度的贫困之中。

真可谓是“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成长和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经历,使吴传平年少更事,养成了诚实、勤奋、刻苦、进取的优秀品质,成为了一个极其阳光的孩子,充满着天真、快乐与想象。

在他的记忆里,童年的色调总是温暖而又鲜亮的,尤其是进入初中时,当他的绘画天赋被身为画家的美术老师胡小平发现后,老师常常在课余时间将他喊到办公室,然后蘸墨舔笔,在宣纸上一边画画一边对他讲解绘画要领时,他顿觉如吸春风之感,神清气爽。

第一次听到老师讲解素描、速写、构图、色彩等绘画知识,吴传平似懂非懂。但他看见老师手中那支普通的毛笔,竟能落笔成形,有浓有淡的幻化出神奇美妙的图画时,

他那扇对艺术充满好奇的心灵大门一下子被打开,并完成了美术启蒙。

从对画画懵懵懂懂的喜好,到对画画一种强烈地深深地热爱,渐渐地,吴传平越来越离不开画画。没有纸,他就用树枝在地上画;有时偶尔拾得一张烟盒或者半张废纸,他如获至宝,小心认真地在上面画画,看到什么画什么。那时候,门前行走的小鸡,天空飞翔的小鸟等等,都成为了他描摹的对象。曾经有段时间,他还常常“溜”进老师办公室,从旧报纸上剪下那些绘画作品,然后对照临摹……

在胡老师的引导下,吴传平的艺术潜质获得了充分挖掘,不仅感知到了绘画艺术的奥妙,而且还增强了对艺术领悟的能力,对画画的兴趣渐渐浓厚起来,尤其是老师那赞许的目光,更像一把铧犁,掘开了吴传平的心灵沃野!

年,胡小平被调回芜湖师专任教时对吴传平说:“你很有艺术天赋,要是

愿意去学画的话,我带你一道去!”

因为受家庭环境影响,这年,吴传平初中毕业后,只好辍学回家参加劳动。不过,从这以后,他那颗年轻的心,因为艺术而对生活产生了无限憧憬,却又因为憧憬,使得他艺术想象的翅膀得以尽情舒展!

画画,不仅成为了他心中一种喜好与痴迷,更是一种情结与情怀!

每天,无论生活多么忙碌,稍稍拥有一点点闲暇时光,他就会沉浸在自己的笔墨世界里,借景抒情,尽情地捭阖自己的心境、描绘花鸟的灵气与瑰丽。

长此以往,画画成为了他的生活重要一部分,只要一天没有画画,他就心神不宁,寝食不安,常常被人笑为“画痴”!

为了画画,为了能够买到一张画画的宣纸,30岁那年,吴传平毅然来到合肥,一边做起电焊工,一边坚持画画,用画笔描写着自己的激情、渴念、憧憬以及灵魂。

一个偶然的机会,吴传平购得一本《芥子园画谱》,开始了艰难的临摹自学。这种自学的经历,让他的心境、意志、情怀、天赋等都得到了自由释放,终于使得他对花鸟画有了崭新的认识。

年,因为工作业务关系,吴传平随朋友来到齐云山。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见到了大山。他被眼前的大山深深震撼。那山的峻峭巍峨、雄险灵秀让他目瞪口呆,许久说不出一句话来。在这里呆了几天,山里天气变化莫测,时晴时雨,景致变化不断,云雾缭绕宛如仙境,不仅让他清晰地捕捉到一股最原始、最纯粹的生命气息,还让他拥抱到一种雄浑磅礴的艺术美感。

作为一个画画爱好者,要是能将这种场面画下来多好啊!吴传平想。于是,从这一刻起,他的内心对自然山水生发出一种近乎宿命般的眷恋以及挥之不去的情结。

为了画好皖南山水,吴传平特意拜新安画派嫡系传人张仲平先生为师。

一个是德馨如荷的山水画大家,一个是充满才气、悟性、智慧的山水画爱好者,两人一见如故。在张仲平先生的指导下,吴传平在绘画艺术修养上获得了全面提升,尤其是在传统线条、墨色、表象、构成、皴染等方面受到了很大影响,对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有了更为深入的理解。

自受张仲平艺术、思想、品格的影响后,吴传平从眼光到思维都开始有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为了更好地积淀自己,在艺术上有所跨越,吴传平除了临摹宋四家、明四家、清四家的山水画外,还对近现代的吴昌硕、张大千、黄宾虹、八大山人、傅抱石、李可染、黄秋园等人的山水画作品进行了研习,缘迹求心后,再将古人与今人的“画法”与“画理”融汇变通,经过多年临摹、写生与探索,他对中国山水画艺术真谛有了较为深刻的感悟。

为了画山水,他多次走进大山之中,去观察、聆听、感受、捕捉自然山水的骨力、气韵与情韵,从“师山川”到“师天地”,从“师古”到“师心”,经历了让人难以想象的跋涉。

在继承传统山水笔墨结构、表现方式、美学原则的同时,吴传平开始用自己的学养和认识,以及自己对山水的理解和个性追求,在自然与人、具象与抽象、感情与理性、笔墨与色彩等等关系上,对山水画创作进行了新的探索。逐步由“写境”而入“造境”,使自然界的山水、花鸟等,转化为一种笔墨符号,成为他心中的精神、气质、人格的载体。

经过多年的观察与写生,吴传平精心撷取着不同地域的山水意象,凭借高度成熟的匠心独运,真正把南北山水进行心象移植,孕育为“心象山水”。

他就像岩石下的小草,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顽强的生长着。看着他在艺术上不断精进,著名画家王守志先生特意给他题写了一幅“勤能补拙”,作为勉励。

翻开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里先生题写的《盛世经典——吴传平作品创作专辑》,以及著名美术评论家郭因先生题写的《吴传平画集》,那一幅幅笔意纵恣、构图极富想象力的花鸟画,那一幅幅清新隽永、带着传统叙事题材的

山水画,是他艺术成长的痕迹,也是他艺术蜕变的印证。

他尊重自然,尊重生命。他在对大自然景物进行描写时,总是赋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悟、理解与热爱。他的花鸟画,浓缩着生命与自然。他将花的气韵、鸟的灵动、自然界的神韵等,化成自己胸中的世界,化为自己笔底的世界,笔墨丰富,构思奇妙,严谨法度,神韵天成,既凝重大气、苍键含蓄,又秀雅澄明、独具新意,使作品突破绘画语言的局限,具有诗般的特性,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有种余味,有种隽永,有种激情,有种咏叹,更有种尽脱尘浊的审美追求和艺术格调。

他的山水画,不是对于自然山水的摹写,而是心象山水。那是山水审美意识的觉醒,是山水人格化力量的再现,更是他“游心自然”的艺术观表现。

他的山水,从笔墨上看,笔墨雄浑丰富,整体浑然;从构图上看,气势磅礴,饱满充实,艺术形式语言纯粹;从意境上看,他用中国传统画技法,让自己的笔墨带着情感,静静地细腻地在“物、情、意”三境中行走,使作品形成一种特有的“情在景中、意在画中”的艺术效果;从精神层面上看,他的作品流露出其浓烈的生命意识和对自然的深邃思考,不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一种美和雅的艺术享受。

他继承了新安画派“善用笔墨,貌写家山,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心灵逸气”的鲜明格调,在经过一番自我雕琢与自我涅槃后,终于塑造出一种自由奔放的审美图式,形成了秀逸滋润、清俊爽朗、气势磅礴、气息拙厚、意境高阔等画风,赋予了山水画以人文精神和新时代精神,自成一家。

针对他的山水画作品,画坛惊呼一片,有说其:“笔墨中见精神”;有说其:“新安山水又一家”;有说其:“情景交融,浑然天成”;有说其:“景境心造”;他的恩师张仲平则说:“胸中藏宇宙,笔下生风雷!”著名美术理论家郭因先生在他的多幅作品上提款,对其艺术成就予以肯定……

中国美学提到:“举凡世间之物,其美之极致必不离两种,一为单纯,一为丰富。单纯之美必以丰富为底蕴,而丰富之美又必以单纯为高极”。

而吴传平的写意花鸟画与山水画审美意境构成,恰恰正在于此——他不仅画出了自然的永恒,更画出了自我的灵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ezia.com/jzyl/11574.html